2)第171章 第171章_古代群穿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只提供书籍,不管经营!

  搁在后世,那赵家就是出版方,他们才不管你到底将店铺交给谁营业了。周生生就一个条件,接手后一切照常,并且新东家仍然帮忙接收、寄送信件。

  能跟府城炙手可热的赵家搭上关系,稍作妥协又算得了什么呢?人家新东家一看,大不了雇佣个粗通文墨的童生来管铺子,顺便帮人代写家书,直接接收、寄送信件很简单的,又不需要他们亲自送到各地的,有人回来问的。

  总之,在周生生的部署之下,在刘童生的具体实施之下,愣是瞒了周老爷和他的继室将近一年光景。

  回头想想,周老爷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有问题,他自视甚高,总觉得周生生一个女娃子走不了太远的,迟早都是要回来的。周家的根都在孝义镇,她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娃子,能干什么呢?

  ……她能干的事情可太多了。

  周老爷能从一个穷困潦倒的穷书生,到孝义镇数一数二的富贵人家周家的赘婿,再到真正执掌了周家,说他完全没有脑子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冷静了下来,重新整合了手头上的资源,发现周生生只动了那些酒楼铺面,像周家名下的田产却是一点儿也没动。

  两种可能性。

  一种是,贸然动了田产,难免会惊动他的,毕竟穷人卖个一亩三分地都算是村里的大事儿了,谁家没事儿卖地呢?假如是堂堂周家,卖个几亩地那还不如别卖了,完全没意义。可要是卖个几百亩,整个孝义镇又有几人能吃下?怎么可能不引起巨大的轰动?

  害怕惊动他,所以不卖地。

  如果是这样的话,周老爷认为他在周生生心里还是有些份量的,起码有着一定的威慑力。

  另一种可能则是周生生压根就没打算一去不回了,毕竟周家最大的资产,其实还是田产。已故的周老太爷是个很精明的商人,可也正是这种精明,让他在清楚的知道这辈子只有一个独生女后,选择了将所有的生意都收拢起来。只留下了来钱快本钱却不高的酒楼,以及一些待租的店铺。

  酒楼自家经营,店铺则全部租出去吃租子。

  在孝义镇这个不大的地方,光这两个进项就足够周家上下过得舒舒服服的了。

  至于他收拢生意后,陆续置办下来的大片田产,则下了命令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出售。就连每年收上来的佃租,除了自家留下一些吃外,旁的尽数卖去县城,得来的钱继续买地。

  日复一日,哪怕周老太爷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但他当初定下的规矩,却并没有因为他的离去而有所改变。

  负责田产的管事是周老太爷的心腹干将,那是连周老爷都没办法撬动的人。

  那人每年都依着老太爷的叮嘱,收上粮食截留下一部分后,尽数卖出换取钱财,遇到合适的田产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