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6章 后续的小事情(上)_胜诉才是正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

  “同行”们当然眼红,联合起来故意放风出去说他的利息太高分明就是涉嫌诈骗。

  造谣的目的无非是想引发挤兑,等卡哈尼拉比爆雷后,他们再结伴去摸尸体,这能捡到不少便宜货。

  结果,卡哈尼拉比面对蜂拥上前的挤兑者毫不慌张,哪怕按照规定:提前支取不但不能给利息甚至要损失部分本金。

  他也不管,反而是给足对方应得的利息和本金,但也不是无条件-拿钱后就此两清-从此后再也别想再度参加卡哈尼拉比的投资计划。

  如此一来,反而是把信誉和能力的招牌打出去了,挺过风波后,他的客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也有那些提前支取者厚着脸皮(只要和钱有关,犹太人通常不在乎脸皮问题)上门要求再度合作。

  卡哈尼拉比也不是不近情理,在收了更加昂贵的佣金和管理费后也就淡淡的表示都是犹太人,那就“下不为例”。

  至于当他面对挤兑时从哪儿调来那么多头寸应付。

  说出来也让人啼笑皆非,那时候他名气还没现在那么大,但在“理想”的驱使下,还是在某个族裔的聚集区搞了个大新闻……大爆炸。

  于是获得了某些前kb组织后洗白为政党的境外组织的资助,大把的票子滚滚而来。

  恰好,最大的一笔就出现在那个紧要关头。

  后来随着某组织逐渐进入议会,这样的钱就越来越少。

  但卡哈尼拉比的牌子毕竟打出去了,不但依然境外有小组织汇钱过来,还有不少激进暴徒也愿意捐钱,这样他的流动资金不断,就能继续玩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至于为啥崩盘?

  因为他发现收入有减少的趋势,照这样下去,不出半年就得崩盘,就想再搞几个案子,刷刷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傻钱进来。

  其实他也挺鬼,炸弹归炸弹扔,但从没想过弄死人。

  BLM大厦的实际上是燃烧弹,考虑到新建大楼的消防设施都不错,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坏就坏在,案发地办公室的老板也是犹太人,买卖做的很大,但依然吝啬,既要面子又舍不得花钱,整间办公室都铺了地毯-化纤的……

  这玩意遇到火就燃,而且会放出大量毒气,加上blm大楼是新造的,采用了时髦的不可开窗式设计……

  不死人一切好说,死了人,而且还是死的同族的。

  舆论马上就会产生变化。

  虽然爱德华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把谢尔顿等人塑造成无知和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但毕竟只能管一小段时间和一小撮受众。

  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你无法欺骗所有人于一世。

  米国群众又不是真的蠢,很快回过神来,这仨货或许是情有可原,但保卫犹太人同盟肯定不是好货,墙倒众人推,媒体也最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