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船利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它干上两个月,一块块的拆下来。等把每一块都量好了再装上去。”

  “啊!”施琅目瞪口呆。

  “让他们先从小船学,至于大船,就先留着当训练用。”

  自郑和宝船的资料被焚毁之后,大明又经过禁海令的实施,已经再没有建造大型海船的经验。东方和西方在船型和风帆的利用上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

  在这一块的科技树不同于其他,朱由检自己也是完全不懂,只能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逆向工程”。

  吃透了船体结构,再让挖来的修船工们帮忙造出船上的用具,剩下就算有不懂的,也只能等到试航的时候在实际使用中去解决。

  “木料的事朕半年前就命人在江西、湖南一带砍伐柚木了。到时候直接会送过来。”

  “皇上,木料需三五年干透之后方才可用……”施琅后半句没说,意思是朱由检完全就是个外行。

  三五年?那只怕大明水师都成陆军了。

  从后世来的人会让木料自然阴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朱由检早就开始搞烘干窑了,只是这事知道的人太少,又处于实验状态。

  要是让郑芝龙知道烘干窑的事,以他的财富,恐怕他敢在某一个岛上立国了。

  想想都可怕,在有建造技术的人手里,哪怕把木材干燥的时间从三年压缩到三个月,不用太考虑坚实度的情况下,造船真的就成了“下饺子”了。

  “是吗?那就先找一些可用的木料用着再说,朕还以为砍下就可以用呢。不知道能不能凑够两艘船之用。”朱由检在装憨,这个事情还是别过早暴『露』比较好。

  “臣以为是够用的。”施琅心里在笑话朱由检,没有木料,大约皇帝几年内也就只能造这么两艘船玩玩而已。

  对于朱由检想造船的事,郑家上上下下无数双眼睛全都盯着在,这边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他们。郑家以为以南京方面的造船速度,想要赶上郑家,起码也要二十年的积累。

  郑家拥有大小船只上万艘,光是远洋战船就有几百艘。而这个事情的荷兰,光是“荷兰”式盖伦就有一千多艘,这些可都是武装商船,个个要比郑家的船还要大。

  “四弟,你看京城那边咱们怎么回复?”

  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排行老四,他是崇祯十三年武举,封锦衣卫都指挥使,现在已经改名为郑鸿逵。属于郑家里面地位仅次于郑芝龙的存在。

  “大哥,这有啥可回复的。他们的钱我们赚,想要我们降他们,那可能吗?咱们在海上说一不二,用得着去看别人的脸『色』?”

  “四弟说的甚是,可是多尔衮信里说了,只要咱们降了后金,就封王于我,你们几个都能封伯。”

  郑芝龙对于爵位很有些心动,历来各朝那些大官们一个个都眼高于顶,从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