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九章 取消举人的钱粮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军山的食堂里,吃饭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整个学院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单独上课的校舍已经脱离了将军山,搬到山下的平地去了。

  那里是大量的初中级学员的教学区,高级学员才能住到山上。

  在没有出现高数和复杂的理科学问之前,一年半的时间,足够一批学生学完理科基础知识的。他们只需要完成后世初中的理科知识,而且还不用学习文科和一堆其他的东西。

  拔尖的一部分学生才有资格进入高级班,上到将军山里继续深造。而落选下来的人,成了教授山下初中级学员的老师。

  这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知识的发展跟技术同步的,在这个时代,要想培养成批后世本科生,根本是不可能的。穷尽朱由检的时间,他也带不出三千个弟子,更出不了七十二贤人。

  所以,教育也不可能拔苗助长,整体『性』的知识提高更是如此。

  “皇上,这是丁继兴带的团队最近一年编成的东西。”

  理工学院里还有一个特殊的部门,那就是教学研究组,组长就是当初那个天天贴身跟着朱由检的丁继兴。

  朱由检的面前放着基本书,第一本是《常用字典》,里面收录了三千个常用字,并且已经用最新的音标标注了读音,以及字的意思。

  音标的出现的确能加快识字的速度,但是它需要字典的辅助,现在这一环已经闭合上了。

  另外几本是初中级“数、理、化”。朱由检随手翻开看了一下,这些课本还很不完善,但是多少已经算是成型了。

  “很不错。把这些书当做教材发到各个学校使用吧。”朱由检也没想到丁继兴这么能干,算是帮了大忙了。

  完整的教育体系,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后盾。朱由检知道,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了。大明还需要追赶。

  就因为没有大量受够足够教育的人,高邢氏手底下几十个工厂只能从熟练工匠中进行招募。如果找的是纯生手,培训上岗的时间会更长,而熟练工匠多少能理解他在干什么。

  这个时代不是流水线,也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工人必须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那些说穿越之后找熟练工匠搞研发,以及开作坊就搞流水线的,朱由检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成功的。

  现在才是熟练工匠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育也是一个道理,要想流水线式的培养人才,得需要一批熟练的教师,而不是以前的门派互立,各自为战。

  他们需要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内容,最后出现统一的标准。只有最后,才挑选出特长生。

  这就是后世的教育方法,虽然抹杀了一部分人的天赋,却成就了一个大国所需要的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

  朱由检现在的行为规模还不至于影响整个大明,但是他需要一部分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