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六章 郑家的兴和衰_崇祯本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培养的,也是受过李岩调教的。

  “你懂什么?李年那是开疆扩土,这是皇上白送给李家功劳咧!”郑芝龙眼神冒着精光,对于朱由检的做法,在他看来全是政治手段。

  “那李岩已经当上首辅,哪有再向上升的可能?我看大哥多虑了。”郑鸿奎继续不屑。

  “未必。我观当今圣上自从离开北方的京城之后,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突然就开窍了。你看他到处扩展土地,未必就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你哥我暂时还看不透而已。”郑芝龙说。

  “那我们怎么办?大哥以前那个跟班施琅,都已经当了南洋的土皇帝了,可我们郑家却连对倭国的海运都断了,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郑鸿奎愤愤不平。

  整个南洋战略,得利最大的就是施琅,而最没占到便宜的就是郑家。开始郑家仗着对倭国的贸易,根本就没瞧上南洋那点事。以郑芝龙的想法,大明也没那么容易从荷兰人手中得到东印度公司的,他可是跟荷兰人打了半辈子交道。

  谁知道荷兰人那么快就怂了呢,谁又料到朝鲜和倭国打起来了呢?结果,短短时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郑家完全看傻眼了。

  不过,南洋的局势也没想得那么好。虽然大明从荷兰人手里夺了东印度公司,但是整个经营也只恢复到了荷兰人鼎盛时期的七成左右,这主要还是大明的商业人才跟不上的原因。其次是欧洲的贸易线路没有彻底打通,最终还是要看九儿他们访问欧洲的成果。

  另一个方面,大明的船运行业才刚刚兴起,国内需要移民开发的地方有点多,而人口的恢复增长实际是一个慢过程。说到底,体量还是不够,限制了发展。如果有后世十亿人那种基数,朱由检敢进攻欧洲。

  当然,有人会扯到二战的德国,说机械化作战。嗯,朱由检认为大明姑且还没造出内燃机,就算有,从中原一路开到欧洲,你以为是二十一世纪的军工制造水准吗?

  话说回来,郑家因为收入锐减的问题,已经开始对朱由检有些不满了。要不是这一次敕封田川次郎的事,估计郑家的怨气更大。敕封一事让郑芝龙又恢复了对朱由检的好感,同时,郑芝龙调整了郑家的发展中心。

  “四弟,你派人去给次郎去封信,就说爹爹全力支持他。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另外,你想办法招募一些敢死之士,组成护卫队,一定要严密保护次郎的安全。我看咱家就暂时把森儿那边的月例减一减,先紧着次郎用,毕竟次郎那边才是大事。”家主郑芝龙直接发话,等于是把以前全部压在郑成功身上的希望挪到田川次郎的身上。

  这一点是个人也都看得明白,到底田川次郎现在是国主,没有人支持,是站不稳的。而郑家,恰好是有这个实力的。这也是朱由检的政治眼光高明之处。扶持一个傀儡国主出来,起码也不能完全指望大明吧。

  “大哥,我晓得了,我这就去办。”郑鸿奎转身就走了,郑家到底还是有底子的,召集一支军队都不在话下。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