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抗日(1936—1945) 第七章(1)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建造一个礼堂,上午丁丁当当的敲打声常常把这位习惯迟起迟睡的人从他的半夜中吵醒。

  他住的第三孔窑洞在枣园,中央委员会的办公地点也是在这片宁静的树林中。随着战争的加剧,毛泽东希望离军事委员会的办公地点更近一些,于是他再一次搬家。

  每一孔窑洞的前面都有一块平地,有一把安乐椅和几个石凳,毛泽东通常还有自己的小片菜地。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在逐步改善。直接参与打仗的日子对他来说已成为过去,特别是1939年以后不时地有飞机来轰炸,要是在10年以前他可能会再次站到战斗前线。到中国西北几个月后才能听得懂当地老乡讲的话。毛泽东在那里听到过上百种发音急促而不清的方言,几乎没有遇到过一个会讲中国官话的人。陕北根本不出产大米,所以毛泽东不得不把金黄色的小米作为自己的主食,偶尔吃一顿羊肉作为补养。

  毛泽东把热心关照他的警卫员送进了学校,他对陈昌奉说:“你已经跟着我六年了,一直没有很好的学习机会。”陈昌奉说一想到将要离开自己的首长就感到非常难过,泪水便流到他给毛泽东端送的洗脸水里。川

  毛泽东不再需要贴身警卫和随从,他有大量的公职人员。

  在延安,他不会再去同一名没受过教育的青年在深夜闲聊哲学了。不久,他有了新妻子,许多的来访者,还有一些亲密的朋友。

  如果说陈昌奉的掉泪是因为他不愿脱离与毛泽东的亲密关系,那么他去上学时毛泽东送给他本子和铅笔则总括了他们俩不同于以前的往后日常生活。

  日本和俄国在毛泽东的视阂里再次同时出现。

  毛泽东第一次听说俄国时只知道它是中国的掠夺者,是一个长期陷于专制统治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在他看来是世界的希望。然而,毛泽东开始忽视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诸多建议。他的权力上升是作为中国大地的儿子战胜亲苏的28个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日本给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一个英雄的国度。1905年战争表明日本已称雄亚洲,也显示俄国力量开始衰弱。即使在日本开始对贫弱的中国长期施以侵暴以后,毛泽东仍相信中日有发展成为兄弟关系的潜在可能。然而到了30年代末,毛泽东成了抗日的强有力的号召者。这似乎成了他衡量一切的尺度。

  毛泽东的抗日思想实际上并不深刻,只不过是对中国将可能死中求生的预测030年代末,在毛泽东看来是日本而不是俄国可能会让中国落入共产党之手。

  可以肯定地说,日本无意之中帮助了中国共产党。相比之下,莫斯科曾公开宣布要给中国带来社会主义革命,但是毛泽东感兴趣的只是结果。在20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