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抗日(1936—1945) 第七章(4)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餐后他们回到窑洞,一边喝酒一边继续交谈。毛泽东看到斯坦因写字的桌子不稳当,就走出去从院子里捡了一小块石头弯腰垫在摇动的桌脚下面。晚上,斯坦因几次站起来想离开,可毛泽东对此像是没有看见。

  毛泽东同这位敏锐但毫无名气的新闻记者一谈就是12个小时。斯坦因回忆说:“直到凌晨三点,当我最终站起来离开的时候,我感到意识不清,四肢发麻,眼睛发胀。而毛泽东还像下午时那样精力充沛,讲话有条有理。”’

  阿格尼丝?史沫特莱总去拜访毛泽东—毛泽东也同样回访她—她可以拍毛泽东的肩膀,甚至教毛泽东跳舞。史沫特莱回忆说:“我转交给毛泽东一张纸条,希望他来聊聊天,他一会儿就到了,带着一包花生。

  通过斯坦因和史沫特莱这样的来访者,毛泽东精明地让西方世界了解了他;同时,通过这些外国人,中国人民也更加了解了毛泽东。埃德加?斯诺成功地扮演了这一双重角色。

  在1936年夏及以后,在与这位来自密苏里州的颇有才华的冒险家一起度过数百个小时以后,毛泽东破例与一位外国人建立了良好关系。为了在炎热的夏天作长时间聊天时更舒服些,毛泽东曾当着斯诺的面—还有林彪—脱去长裤。

  在《红星照耀中国》及其他一些作品中,斯诺透露了许多不为中国人所知的故事。在30年代,毛泽东还没有机会利用中国的新闻媒介来扩大自己的影响。斯诺作品的中文译本有助于毛泽东在本国提高知名度。

  毛泽东也通过与斯诺的交往逐步了解美国,这种了解的重要性几年之后便显示出来。

  在30年代的延安窑洞里,他并不幻想一位外国人会和他一起分享建立社会主义中国的目标,但是他相信外国人会理解他的日标_不妖_俄就不会告诉一位美国人他自己的生平经历—这在中共领导人中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中是不寻常的。

  在斯诺与毛泽东谈话时,贺子珍常常会送来一碟酸枣或炒辣椒。当毛泽东在共产党内的权位不断上升时,他妻子的处境却在恶化。

  三个孩子的出世使她从一位生气勃勃的政治人物变成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贺子珍瘦小的身上还留有20块弹片,这是长征途经贵州时留下的纪念。她已变得骨瘦如柴,而且受精神失常的困扰。

  1937年的一天晚上,毛泽东来到阿格尼丝?史沫特莱住的窑洞吃晚饭。客人只有尼姆?韦尔斯,即埃德加?斯诺的夫人;还有吴丽丽’,一位漂亮的女演员。昊丽丽性格开朗,涂着口红,留着长发,在这种前共产主义的环境里仍“上海”味十足。

  未待夜临,小筵便开,毛泽东与昊丽丽共酌,相依把盏。

  然而,不是吴丽丽,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