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圣人(1936—1945) 第八章(1)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很少起床。尽管统率着军队,他敬起礼来总是心不在焉地比画一下,走起路来则拖沓着步子像个农夫。

  在他的文章中,毛泽东说任何形式的批评都应该是温和的有节制的。但是,他有时却大发其火,甚至破口大骂,直到对方惭愧满面地离去。

  在党内人士的非议声中,毛泽东不理不睬地新娶了一个妖艳的女子为妻。毛泽东经常独处,但他的家庭却是所有中共领导人的家庭中最热闹的。活泼的蓝苹以及儿子和侄儿在他书房里穿进穿出。

  毛泽东在延安开始发福。他的年老的教师,来自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负责根据地教育工作的徐特立则仍然那样清瘦。20年前,徐特立像毛泽东一样一直提倡斯巴达式的体育锻炼,到了延安他仍坚持锻炼。花甲之年,他仍在冰冷的河水中游泳,从不穿大衣,食量也很/卜。

  但是毛泽东不讲究什么养生之道,他的许多行为在徐特立看来都是受了魔鬼的诱惑。这多少可看作是他那不受拘束风格的延伸。

  这个卓尔不群的人之所以不循规蹈矩,并非仅仅因为规矩难以遵循,而是出于要超越既成之规的天性。清规戒律是一根拐杖,他发现自己足可以不用它,这就是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德进特-史沫特莱准备写一本关于朱德生平的传记,她有些天真地问毛泽东对她的这一想法有何见教。那是在1937年,恰好在年前毛泽东对斯诺谈了自己的生活经历。“我问毛泽东,待在延安写朱德的传记和到前线去写战争,对我来说哪一个更重要些。”毛泽东回答:“这场战争比已经过去的历史更重要。”很遗憾她未能录下毛泽东说这话时的表情。

  毛泽东的王者之气日显。他感到中国的历史重负落在了他的肩上一这是拖函台为不再自由放任的原因所在一自负感也变得更加强烈。

  不可泛泛而论一位政治家身体的发福或工作中的放纵,而应看到这是一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圣人已具自觉意识。毛泽东并没有变得喜好奢华,却仍然保留着无所畏惧的性格特点。

  进而,祟拜在他周围升起,毛泽东的画像开始出现,公共场所可以看到他的题词手迹。两个超乎寻常的字眼与他联在一起:一个是1938年林彪(以及后来的其他人)所称的“天才”[10];另一个是1941年萧三(还有其他的人)所称的“我们的救星”

  40年代中期拜访毛泽东时,不复有像斯诺和史沫特莱所熟知的那种不拘礼节。得到被毛泽东接见的传唤成为一种令人激动的事,卫兵拿着带有刺刀的枪站在他的门边,忙碌的工作人员让毛泽东与来访者保持很大的距离,毛泽东也不再到其他人的窑洞中去。

  毛泽东的形象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是战争带来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