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正在成熟的桃子(1945—1949) 第九章(2)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容大度,表现出爱国热情,与之互赠字画。毛泽东把他的词《沁园春?雪》透露给了《新华日报》[14](这是他发表在主要刊物上的第一首诗词)。整个重庆都得识到毛泽东对中国山河的热爱,都感受到毛泽东自身的使命感。

  已逾20载未晤面的蒋介石、毛泽东握手了。

  一个看起来衣冠肃整,另一个则不修边幅。蒋介石的制服笔挺合身,戴满了勋章;毛泽东的衣服则皱皱巴巴,暗淡无光,好像是从衣堆中随意取出的(尽管他穿了一双新皮鞋)。

  据说,当时蒋介石显得紧张而毛泽东则镇静自若,这不一定确实。像毛泽东那样嗜烟的人绝不会内心完全镇静,尽管毛泽东当时尽可能慢悠悠地吐着青烟。

  毛泽东之所以在蒋介石面前保持镇静是因为他知道他能以智慧取胜,是因为他相信他的事业(及个性)终将会战胜蒋介石。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毛泽东坦诚相见,蒋介石则阴遮阳盖。

  43天以后,毛泽东和蒋介石签订了一纸协定,蒋介石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毛泽东的签字则是一挥而就,如行云流水。

  协定没有解决任何本质问题,国共两党真的能够共掌政权吗?如果组成联合政府的话,红军真的就会遣散吗?但是,召开国民代表大会的事宜被小心翼翼地提上了日程,一些地区边界的划分问题达成了一致。

  当两抬时丰举杯井酌时_双方都笑容可掬。宴会上的其他人关注到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场面,脸上却无一丝笑意。

  回延安前夕,毛泽东作为客人应邀出席观赏京剧。戏演到中场时,有一张纸条递给共产党代表团,周恩来极其不安地离开了座位。

  毛泽东停在剧场外的汽车遭到子弹的袭击,毛泽东的一位助手中弹倒地,已经毙命。[is]周恩来面色煞白,他找来蒋介石的首席谈判代表表示抗议。

  毛泽东仍坐在座位上。他喜爱京剧—尽管取得政权后他对之进行了压制—他要享受这种时刻的每一分钟。演出结束后,双方领导人举行告别招待会。毛泽东忘了他的汽车遭受袭击的事吗?他宽宏大量地笑着举杯祝酒:“为蒋介石先生长寿,干杯!”

  自剧场一面之后,毛泽东再也没有见过蒋介石。

  毛泽东和蒋介石岂能彼此信任?毛泽东不会相信蒋介石,“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他回到延安后说。}16}他的重庆之行就是走曲折的路,他并不认为与蒋介石谈判就此结束国共两党的争斗。他之所以去重庆,是因为国际形势迫使他不得同延场排不如此。苏联和美国(以种种方式)支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毛泽东不得不对蒋介石以礼相待。

  他之所以去重庆,还因为中国的“老百姓”不要内战,毛泽东似乎不愿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