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正在成熟的桃子(1945—1949) 第九章(4)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题。

  一些“第三力量”的人们,甚至一些共产党人都看好美国的民主。他们觉得美国(毕竟距离遥远)不像苏联那样可恶。毛泽东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主要是想击中国内的目标,用中国的俗语说,“指桑骂槐”。

  蒋介石在1949年搬了五个地方,于当年12月离开大陆去台湾。司徒雷登在他日记中写道:“蒋介石去台湾会招致许多问题。但是司徒雷登和毛泽东当时都不知道这些问题将会有多么严重。

  是毛泽东获胜了还是蒋介石失败了?两者兼而有之。1948年,蒋介石在一次国民大会上承认,共产党比国民党更有献身精神,为中国人民服务得更好。人民解放军在军力和智力上都战胜了国民党军队。中国的经济在蒋介石无能的手中已变得支离破碎。军事和经济这两者的失败原因实际上是一个,蒋介石的支持者太少。

  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问毛泽东对延安失守有何评价,毛泽东回答说:“人民战争不取决于一个城市的得失,而取决于怎样解决土地问题。”毛泽东之所以能打败蒋介石,是因为他深谙此道:战争的社会意义存在于中国广大的群山绿野之中。

  赢得中国农村“老百姓”的支持,就等于赢得战争。而蒋介石不了解这一点。’

  与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没有征兵征粮引起人民的反对。他的干部也不像蒋介石的部下那样用大部分时间来建造自己的安乐窝。他没有依赖外国的援助,蒋介石到1948年还依赖外援。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从美国得到价值30亿美元的援助,而同一时期毛泽东一点外援都没有得到。

  毛泽东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知识分子们发现,蒋介石一边宣扬对自由世界的忠诚,一边减少自由的空气。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他们的国家在蒋介石的统治之下正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折磨,正在走向崩溃。任何一个对未来抱有一线希望的人,都会对这种社会现实产生极大的不满。

  蒋介石的精明只限于应付一个接一个的危机,他胸襟狭窄。

  毛泽东则远见卓识,谙熟历史的动力。

  蒋介石是自负之人,常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是头脑清醒之士,专注于自己的主旨目标。

  蒋介石只是一介武夫;毛泽东则是一位思想家,枪杆子只是他的工具。1943年,在共产党处于弱势时,蒋介石完全可以与毛泽东达成一项对自己有利的协定。但是蒋介石不了解战争和政治之间的关系,而毛泽东却深谙其重要性。蒋介石只知道寻求军事手段来解决共产主义问题,结果既丢了军队,也失去了中国人民。

  毛泽东在《红楼梦》中悟出了蒋介石和他的军队的处境。含玉而生的贾宝玉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