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为何求知(1910——1918) 5、东山读书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湘乡人。”

  还有两个特征使泽东更是成了外乡人中的外乡人,那就是他的年龄和个头。他的个头对于16岁的年龄来说算是高的,在那些比他小四五岁的同学们中间他看起来像小塔一般。

  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些衣着讲究的势利小绅士。毛泽东是农家的儿子。他的家不算贫穷,但却是一个乡下的未见过大世面的家庭。他的手比邻桌同学的粗糙;因为太阳晒的缘故,他的脸比大部分学生都要黑得多。毛泽东讲话慢条斯理,他周围伶俐的孩子们讲起话来简直像机关枪。

  他与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有一个学生甚至想雇泽东做他的佣人。

  毛泽东的身材瘦长,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很快的他就有了一副知识分子的模样。虽然蓄着辫子,但他的头发还是显得长长的,有些蓬乱。总的说来,他那不修边幅的样子倒显得相当潇洒。在体质和气质上,他已经具有了自己的特征。

  这时的毛泽东还是一块璞玉,没有经过雕琢。对毛泽东来说,走进东山不意味着踏进社会,也不是为了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而只是更努力学习那些在韶山学不到的东西。

  学校的教室整洁漂亮,与韶山满是灰尘的草房大不相同。在这里中国的上层社会的舒适生活可见一斑。

  在东山,人们也正在接触新思想,这种新思想将很快荡涤着韶山那样的旧有传统和社会秩序。这里讲授科学,倡导改革,早点名时,老师都要讲述中国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下所受的苦难,以唤醒和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学生们穿着佩有彩色腰带的长袍,但是他们的心灵为这种新思想震颤。

  学习是毛泽东的唯一真正的朋友。在南岸私塾度过的痛苦岁月却培养了他扎实的古文基础,这有些讽刺意味。他能用古文体写出很有说服力的文章,这让他的其他弱点和过激行为不再那么引人注目。对当时改良政治的了解使他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知识能够改造世界。

  除了学校的全部课程外,他还读了两种很重要的著作。文表兄借给他几本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梁是当时很著名的政论作家。还有康有为撰写的《戊戌变法》,这是改革高xdx潮的最后宣言书,康是那次运动中卓越的思想家。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接触严谨的政治思想。

  一位曾留学日本的教员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虽然他教的英语和音乐两门课毛泽东都学得不好。这是因为强大的日本对他很有吸引力。毛泽东喜欢当时那些描绘日本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战功的故事和诗歌。“我当时知道并感到日本的美好,并且感受到一些她的骄傲和强大。”[3]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以外的世界,这让他一生都深信日本是中国的兄弟友邦。

  对战争这个主题的了解也标志着他迈出了了解世界历史的第一步。一天黄昏,刚刚做完运动,听到晚自修的铃声满头大汗的学生们就进了教室。毛泽东走到萧家二兄弟之一的爱弥跟前,想知道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书。那是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由于书籍对他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毛泽东就问他是否可以借读此书。在以后的几天里,就像陪伴着一个新情人一样,毛手不释卷地读完了这本书。

  当毛泽东把书还回去时,爱弥·萧*发现书中被画上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毛泽东在描述拿破仑、华盛顿、彼得大帝、格莱斯顿、林肯、叶卡捷琳娜一世、卢梭和孟德斯鸠的段落旁边都画了许多圆圈和圆点。

  *他的正式名字是萧三,我这里使用的是他半西方式的昵称(他自己根据卢梭的《爱弥儿》取的)。他的这个昵称广为同学们所知,可以把他和他的哥哥萧瑜区分开来。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