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修补体制(1958—1959) 第十四章(4)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9年7月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庐山会议讨论问题的讲话提纲。

  毛泽东的心中又涌起永世流芳的念头。黄鹤是神话传说中的不死鸟,黄鹤楼在庐山以西不远,传说古代有一位仙人就是从这座山旁骑乘黄鹤飞走的。毛泽东以不凡的两句结束他的《登庐山》一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渊明是公元4世纪的一名官吏,同毛泽东一样也是位诗人。年老之前,他辞官归隐,写下了充满乌托邦幻想的《桃花源记》。毛泽东或许是在思考过去的那种朴素单纯已不复存在,或许在考虑退休,或许是在思考自己辞去国家主席职务,抑或在思考一种超越任何特定的社会制度的宇宙和谐。

  国防部长彭德怀是一位能干但有缺点的人。他长相粗鲁,无甚学识,亦无风度。他的率直性格早就有所表露。孩提时他一脚336Mao:ABiography踢倒祖母的鸦片烟罐,结果被赶出家门。[a9[他的士兵们尊敬他,但他并不像朱德那样是一位随和的人。他迟钝于理解毛泽东的精明所在,常常不能领会毛泽东的巧妙迁回的军事战略思想。

  还是在延安时,一天有人问彭德怀:“你在读谁的书?”“他写的。”正在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草稿的彭德怀回答说。

  这是毛泽东在1938年花了9天的时间写成的文章,很快就成了经典著作。彭德怀粗鲁地对他的来访者说:“他还想出版呢!个人写的书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出版,不能用中央的名义出版。

  彭德怀仅比毛泽东小4岁,他们在井冈山时就在一起。彭德怀知道毛泽东犯过一些错误,因此并不把这位主席看作是高人一等的超人。在毛泽东被尊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后,他仍认为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父。

  这位国防部长在中央委员会的分组会议上说:“人民公社我认为办早了一些。”他给毛泽东的宠儿身上罩上了阴影。[51]“毛主席家乡的那个公社,去年搞的增产数,实际上没那么多嘛。”这可是圣地!“主席去过这公社,”彭德怀继续说,“我曾经问过他,你了解怎么样?他说没有谈这个事。我看他谈过了。”这是对毛泽东的绝对正确和绝对权威的直接挑战。

  彭德怀并不是单枪匹马,和他站在一起的军界要人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参谋长。解放军是一支农民的军队,认为应该让中央知道,农民被毛泽东的大跃进推得太快了。

  28个布尔什维克集团的剩余人物,包括在遵义会议上曾和毛泽东站在一条线上的张闻天,现在也站在彭德怀一边。张闻天最近才刚离任驻莫斯科大使。彭德怀在春天的东欧之行中,对毛泽东的做法大发牢骚。张闻天则怂恿彭德怀向毛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