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下 (三)_指南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贼试行新政已经两年多了,不知道陛下想了解哪一点?”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可最近文天祥的招数,朕却如雾里看花。你在福建待的时间长,应该能了解一二!”忽必烈说着,顺手将盗版报纸拿起来,丢进黎贵达怀里。

  这可难坏的黎贵达,由于内心的抵触情绪作怪,黎贵达对新政的态度一直是怀疑大于接受,有时甚至不愿去了解,偏偏忽必烈问的问题又如此含混。抓起报纸看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说道:“依臣之见,那文贼,恐怕是,恐怕是中了平等的毒,行事悖乱,舍本逐末了!”

  “中了平等的毒?”忽必烈楞了一下,这个说法非常新鲜,是他平生第一次听到。没等细问,旁边左相呼图特穆尔已经自作聪明地抢先问道:“平等?可是儒家所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么?”

  “恐怕,非但这几个字般简单,文贼认为,天下人生来无高低贵贱之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别人不欲,亦不可施于人!”黎贵达缓缓地说道,心思又回到了在福建时与同僚的恩恩怨怨中。

  在福建时,他对新政及文天祥本人最大的不满意之处,就在平等这两个字上。自幼所学,所坚持的,就是天、地、君、亲、师,这种等级顺序。与这个时代大部分儒者一样,黎贵达认为,只有下位者对上位者绝对的服从,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才能使国家能集中起全部力量应付外敌。

  救亡之道,不是玩什么平等、契约。而是依靠军力快速建立起一个绝对的儒家顺序。以理学的严整应对北元的混乱。

  为此,他与文天祥等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以至于后来对福建大都督府彻底绝望,所以才在战败之后,选择了彻底离弃破虏军。

  但到了北方,离得远了,他对‘平等’二字的理解反而更加清晰了。在这里,蒙古系、色目系大臣对汉臣的轻视与欺压,纵使做了将军,也能深刻地体会到。虽然,忽必烈一再强调,不把他们这些汉人中的精英当作汉人看待,可黎贵达明白,那是因为自己此刻对大元朝廷有用。而将来,一旦自己没有用途时,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将永远匍匐于蒙古人及其后代脚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人不欲,亦不可施加于人!”忽必烈反复咀嚼着黎贵达的话,就像念佛经般,数遍不停。

  “所以,他才试行选举,让百姓有资格监督施政者,防止他们滥用权力。而军中,儒林和朝廷很多人对此不满,纷纷出来与他做对。依臣之见,这约法会,恐怕是文贼不得已而为之。对于我朝,倒是一个好的用兵机会!”黎贵达继续分析道。

  文天祥的性格坚忍不拔,但并非固执己见之人。除了在军务方面,他有时候会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