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明君与诤臣_科举之男装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位清微太和真人姓荀,据说出身颍川荀氏。颍川荀氏是汉末魏晋的大士族之一,至唐则没落了。这位真人论样貌气度也确实有两分旧族风范,听闻还擅长清谈,每天出入朱门华族,与诸公谈玄说道,是现今京城最热门的人物。

  本来佛道之争与士庶之别是不对应的,寒族信道的、士族敬佛的都大有人在,但因为这位荀道士的出身和作为,这场宗教之争竟渐渐变了味道——原来邓党中人太府卿刘煦与之偶遇,当路问玄,那道士竟以其无“道根”傲慢地拒绝了。

  众寒族官员似都被骂了无“道根”一般,对这道士敌对起来,除了程平——她是第一天还懵头懵脑的时候就已经出了手的。

  在皇帝再次给荀道士加尊号称“玄妙清微太和真人”并颁布敕书要求有异行和不守清规戒律的僧尼还俗时,礼部尚书谢亭上表,认为道宗佛法各有法礼,无分先后,不应过多干涉,很有点唐代版宗教信仰自由的味道。

  谢尚书的奏表写得高屋建瓴、颇有气度,寒族诸官应者甚众。

  原陈党的一些官员则言“佛教乃夷狄之教,华夏人不当信从”或说“道于东生,为木,属阳;佛从西来,属金,阴也;阳尊阴卑,故而佛不如道”①……佛道论战再次兴起。

  在朝上掀起口水战的时候,这些日子一直闷头不吭声儿的户部尚书程平则直接砸下了大雷——这位玄妙清微太和真人的履历。她找刑部的人把这荀道士查了个底儿掉。

  皇帝及众臣一时都失了声——原来还能这样?

  说来这位“真人”身世竟然有些堪怜。他本是陇州地方人,姓邱,因家贫,入赘岳丈家,改姓荀。年轻时久试不第,后来有一日去道观为再一次赴试求符,竟被观主点化入了道门当了道士。

  荀道士出外游历多年,再回去,便声称得了“仙人法箓”,然后便来到京中,在终南山修行,认识了不少权贵,终于被引荐给了皇帝。

  刑部侍郎甄太初,本人名字虽然道气冲天,却可能因为在这种地方任职的原因,对超自然力量没什么敬畏之意。程平去找他的时候,他考虑的就是政治投资和回报的问题——是不是要上程尚书的船?还有,即便这道士真有问题,查出来,皇帝恐怕也不一定高兴,但这又是一个积累声望的机会,要有所作为,总要冒些险的。

  等了两天,甄侍郎告诉程平,干了!

  人生存于世,总会留下痕迹,更何况这又是个户籍管理相对严格的时代,若真想查谁的底儿,哪有翻不出来的?

  这位玄妙清微太和真人便被程平和甄太初扒了皮!

  程平给皇帝留了面子,大朝会上没说,常参朝会也没说,在人数参加有限的仗下议政时把证据抖搂了出来。

  看了这些证据,皇帝脸一阵青一阵红,对上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