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西行(下)_大宋帝国征服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仪式庄严肃穆。众人虔诚恭敬。唯有赵瑜一人。却在前面腹诽。作为主祭。他沐浴戒了一天。肚子饿得冒火。眼里直闪金星。他瞥了一眼陈正汇。暗骂不止。

  在这个书香世家、儒门子弟加入东海之前。出征前地祭祀绝没有如此麻烦。放翻两口猪、献上几条鱼。下面弟兄们喝点血酒。把碗一摔。听个脆响。也就刀出阵了。哪像现在。要戒沐浴。要一拜再拜。对赵瑜来说。连洗三遍澡到没什么。但一天光吃清粥小菜可受不了。

  不过,这一套仪式对聚士气却帮助极大。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夏号为礼仪之邦,祭祀奠礼属于军国重典。对祭祀之事,华夏子民从不敢疏失大意。越隆重的礼仪,就越代表着虔诚;而祭祀越虔诚,在华夏子民看来,就越能得到神灵们的庇佑。

  而陈正汇所主持地这一套正规化的出征祭礼,在安抚人心、振士气上比撒钱赏酒要管用得多。不论军官、士兵,都沉浸于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心神皆被仪式所引导,出征前的惶惑和不安,都在一步步祭典中烟消云散。

  转过身来。赵瑜看着所有人脸上的虔诚与恭敬,暗自感叹,这就是传承了数千年,凝聚在汉人血脉中的信仰所带来的力量。

  政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丁巳。西元1117年1月2日

  五天前,赵瑜誓师出征。由于一直是顺风,比预计中早了几日,由五十一艘大小战船组成的舰队鱼贯驶入了昌化港。

  昌化港本非港口,只是一个守着昌化江口的军寨,也是昌化军辖下的昌化县县治所在。昌化县地处海外蛮荒,户口极少。就算是上一级地昌化军,也只有八百多在编户口,且大半聚集在州治所在的宜伦县,隶属于昌化县的就只有百余家。

  不过自从琼崖大乱,东海占了昌化寨,在此竖旗建港,保境安民。前来投靠避难地汉儿熟黎便越来越多。不过半年时间,东海控制下的昌化和石禄两地,就汇集了两千户万余人。人口多了,矿山、港口中使用的人力,可以不再全数倚仗奴工。而昌化江两岸的荒野,也被开垦了出来,据估算,到了明年,在粮食上应该就能自给自足了。

  赵瑜站在龙王号高耸的船头上,俯视着熙熙攘攘的港口。这海港比他上一次来视察时,又繁盛了许多。昌化军寨修葺一新,屋舍、道路都扩展地更远,而港口码头上的栈桥,也多了十几条。离码头不远的地方,一道竹篱围着一片很大的空地,空地内有几座用棕榈叶覆盖着的小山,正是此地唯一的特产――铁矿石。

  舰队船只在领水的指示下,分散到各个泊位。赵瑜的龙王号,也在最大的一条栈桥边停稳。而驻守昌化港地十几个头领,就在栈桥上恭候。舷梯刚刚搭上,还没等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