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章 袁丝,难成大器啊···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袁丝,难成大器啊···

  天子启新元三年,春二月二十三。

  距离吴王刘濞,在广陵城掀起这场吴、楚之乱,已经过去了足足五十三天。

  也是直到这一天,长安朝堂派出的平叛主力部队,才终于从长安出发,朝着长安以南的蓝田、武关方向开去。

  而在周亚夫率领主力部队,从长安开拔之时,未央宫宣室殿内,天子启和申屠嘉、袁盎等几位朝臣,正在就一个颇有些敏感的问题,进行着不太友好的交流。

  但作为这个问题的核心,当朝内史晁错的身影,却并没有在这一刻,出现在宣室殿······

  “刘濞、刘戊,打起了‘诛晁错,倩君测’的旗号,来蛊惑关东的百姓,自发的加入到叛乱当中。”

  “虽然这样的旗号,并没有为刘濞,赢得太多百姓的追随,但也有不少不明所以的百姓,对叛军过境没有作为,持默认的态度。”

  “——甚至还有一些人,真的认为朕身边有奸臣,便为刘濞的叛军筹措粮草!”

  端坐于御榻之上,天子启只面色阴沉的道出开场白,旋即便昂起头,深吸一口气;

  而后叹息着,将手中的竹简,随手丢给了身前的袁盎。

  待袁盎接过竹简,大致查看一番,又将竹简传给一旁的申屠嘉,天子启那深邃的目光,才终于停留在了身前的袁盎身上。

  “卿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国相;”

  “对于刘濞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世的习惯,应该是有一些了解的。”

  “对于这件事,卿,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耳边传来天子启低沉的询问,也惹得申屠嘉下意识抬起头;

  待看见天子启那遍布阴沉的面庞,申屠嘉又摇头叹息着低下头,看着手中那卷竹简,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卷竹简,是从关东送回来的;

  但却并不是军报。

  而是开封侯陶青掌控下的御史大夫衙门,派去关东‘采风’,也就是体察民情的御史,送回来的一封民情、民风报告。

  在过去,类似这样的民风报告,除非是涉及人神共愤的大案、背景滔天的大人物,又或是关乎宗庙安稳的歪风邪气,便不大会被朝堂所在意。

  毕竟这采风报告,哪怕写出个花来,总结概括而言,也不过是那几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场面话。

  就算关东的民间,真的出现了什么歪风邪气,也不大可能通过这样的一封采风报告,就让长安朝堂直观的看出问题所在。

  只不过这一次,御史大夫属衙的采风御史们,却难得带回了些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现在的关东,有许多人都认为,刘濞说的是真的!

  这些人都认为,刘濞举兵,确实像他打起的旗号那样,根本不是为了举兵反叛;

  而是长安天子的身边,真的有一个叫‘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