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 大哥,要回长安了···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侧的弟弟刘胜。

  “周亚夫请辞,丞相,可就成了开封侯陶青啊······”

  “——自皇祖父驾崩,父皇继位以来,御史大夫陶青,就一直以晁错马首是瞻。”

  “如今,陶青做了丞相,也就等同于晁错做了丞相?”

  “如此说来,周亚夫不再是丞相,对阿胜而言,也算不上什么好事了吧?”

  听出兄长语调中的些许调侃,以及更多的关切、担忧,刘胜却仍是轻松一笑;

  稍叹一口气,便含笑又一摇头。

  “不会。”

  “——做了丞相之后,陶青肯定不会再甘愿做晁错的狗腿子。”

  “兄长要知道,那,可是丞相啊?”

  “于情于理,晁错都不可能再站在陶青背后,指挥陶青冲锋陷阵。”

  “即便是父皇,也绝不会允许晁错,再遥控已经成为丞相的陶青······”

  意味深长的一番话语,自引得刘彭祖面带赞同的点下头,面上调侃之色依旧,忧虑之色却是散去大半。

  在过去,御史大夫开封侯陶青,确实是晁错的提线木偶。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陶青之所以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就是先帝最后几年,天子启为自己的心腹班底晁错,专门找了一个定制版提线木偶。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如今的汉家朝堂,仍旧处于讲究资历、出身、背景,乃至于讲究年龄的阶段。

  而当时的‘故太子家令’晁错,除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才能’之外,在其他各个方面,显然都不足以承担重任。

  ——论出身,晁错以文士的身份入仕,算是如今汉家‘不值钱’程度仅次于商贾、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出身;

  论背景,晁错一不是条侯周亚夫、曲周侯郦寄那样的元勋后人,二不是留侯张良、韩王信那样的故战国王族之后;

  就连资历,晁错的个人履历中,也只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论贵粟疏》等寥寥几笔‘献策’之功。

  更要命的是:便是这仅有的几项‘献策’之功,也基本都没有被先帝采纳······

  “如果不是帝师的身份,晁错恐怕连如今的内史之位,都坐不安稳吧?”

  兄弟二人两相静默之中,刘彭祖冷不丁发出一问,只引得刘胜缓缓一点头。

  “确实如此。”

  “我汉家以武立国,尚武之风盛行,无论朝野还是民间,民风、民俗大都至刚至烈。”

  “晁错仅凭文才立足于庙堂,没有丝毫武勋傍身,能位居九卿之列,这官便已经是做到了头。”

  “——如果不是‘武勋’这个短板,恐怕这一次,父皇就已经想让晁错继任周亚夫,成为新一任丞相了。”

  “只可惜,晁错为官二十多年,别说在军中历练了,就连外放郡县地方的经历都没有。”

  “也就是有父皇护着,才没人说晁错的不是;”

  “若不然,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