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5章 改革御史大夫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财的根本倚仗。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并不是坏事。

  文人为了做官打造‘良绅’人设,爱惜自己的羽毛和名声,对于百姓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有了养望这个技能,地方难道不会更加安稳,豪强富户对百姓豪取巧夺时,也总该要稍顾忌一下影响。

  还真不是。

  指望这群人‘顾忌影响’,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你是生活在天子胜统治时期的高门子弟,你爹虽然没有多么尊贵的爵位或地位,但经过文景之治数十年的太平盛世,你们家也算是攒下了不菲家赀。

  在家中子弟当中,你是相对优秀的那一个,于是你老爹花了大价钱找来了不少书籍,还给你不远万里去请了个先生,想让你跻身于文人群体,以改变家族暴发户的现状。

  一开始,你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反正家里有的是钱,你就算是混吃等死,家里的钱也够你子孙三代衣食无忧。

  只是慢慢的,你的想法也开始出现一些改变了。

  因为你发现乡里的穷小子们,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围着你转,而是整日聚在一起摇头晃脑的读书了;

  更气人的是邻居家的穷小子,居然因为参加了一个劳什子考举,便被任命为县衙的主簿,虽然只有二百石的职务,那也比作为土财主的你家要好太多。

  曾经对这一家人嗤之以鼻,如今却只能点头哈腰的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让你爹也生出了些许不愉,于是,在某一天宴请过那主簿之后,下意识嘀咕了一句:要是我家也能出个官儿,我哪犯得上这么······

  话说一半,老头子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下意识撇了你一眼,便强笑着说:没事儿,我没说你书没读好,就是想让家里出个官面上的人嘛······

  到这时,你终于有了些感悟:读书,或许并不是为了学到什么人生大道理,而仅仅是为了参加考举,然后成为可以庇护家族——至少是让老头子挺直腰杆,不需要见到官袍就点头哈腰的官儿。

  你开始用功了,夜以继日,红袖添香,虽然比不得穷人家的孩子辛苦,但相较于你奢靡的青少年时期,也算是着实吃了些苦头。

  终于,你参加了考举,成绩虽然算不上太好,也终归是踩着线勉强通过了。

  只需要走完接下来的程序,你就可以成为一个二百石的官员,再用家里的钱走动一番,便大概率能调动到自己的家乡——至少也能调动到家乡所在的郡。

  可就是这么时候,朝堂颁下了新的指令:就算是科举通过了,也还是和察举一样,需要名声和高官举荐。

  你懵了。

  你们一家子商贾暴发户,在乡里能不被人戳脊梁骨就算不错了,哪还能有什么好名声?

  单就是‘有钱的商人’这个罪名,就已经让你们这一大家子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