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以美丽的名义_风云南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贱者”的标志。

  明代《留青日札》曾记曰:“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本来,穿耳原是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有些妇女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的方式,以示警戒,提醒她们生活检点一些。后来,这种风俗变成了汉族人的一种礼俗。穿耳带环的真正流行,是在宋明时代,因为礼教的要求而大盛,就连宫中的皇后、嫔妃也不例外。时日一长,穿耳戴环便成了流行风气。

  至于项饰,在中国的历史更长,早到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就有玉石类的项饰,到了春秋战国,从君主、诸侯的陪葬墓中出土的精美项饰更是数不胜数,名字称呼也不一。

  在此处,林枫依然是奉行拿来主义,上述这三种饰品分别包括现实和写意两种,直接仿照后世那些让人琳琅满目的首饰造型。林枫照印象中最深的几款随便画出小样给了陈麻子,让他试着设计。

  特别是项饰,林枫此前询问过陈麻子,直接将璎珞给弄了两个变种出来。

  璎珞本意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又称缨络、华鬘,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我国。唐代时,被爱美求新、开放新潮的唐朝女性所模仿和改进,变成了项饰。

  匣子中共有八种款式,全是林枫将府上已有的金银器料和珠宝作为基础素材。虽然这些都是陈麻子呕心沥血之作,也自认为超过自己以前水平的作品,但是在多了一千多阅历的林枫眼里,依然显得十分粗糙。无他,现在的工艺条件达不到,再好的钻石,没有后代的切割工具和工艺,也制造不出完美的“永流传”啊。

  林枫认真比对了一下匣中的饰品,最后拿起了其中一条坠着一颗洁白无瑕珍珠的项链,仔细观察起来。这也是他特意点明要重点设计,准备用来送礼的。

  林枫将这条项链揣入怀中,然后指着剩下的饰品说道:“陈大师辛苦了!请将这七种首饰估出市场价格,然后送至超级市场奇妙铺子展览,从现在起,开始接受他人订单。以后,这部分事宜全部交由你负责,具体你再跟张跃文商议定夺。”

  陈麻子根本没有想到林枫会如此信任与他,激动地连连点头,小心翼翼地将匣子揣了起来。

  林枫扭头看了看窗外的天时,回身招呼陈麻子、段方行两人:“走,咱们到外面吃饭去,边走边聊吧。”

  林枫喊上了一直候在门外的魏三,一齐向府外走去。

  林枫将头转向了还未说一句话的段方行,沉吟问道:“方行,如果我想给超级市场的销卖物品、拍卖目录印刷一个纸质宣传单页,有没有简易快捷的可行办法?”

  段方行立刻接道:“现在的印刷全是雕刻印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