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贾诩献策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手指自西向东画出一条直线。

  说道:“此乃大河(即黄河),河水涛涛,巨浪惊骇,乃天堑所在,急促不可速渡。一河而分中原为河南、河北两地。”

  接着贾诩拿了一块稍小的石子跟一堆散沙放在直线上方,说道:“此乃大阳县徐荣所部,地处大河之北,该部兵少而富存粮草、物资,董卓全军后勤皆系于此。”

  随后贾诩又拿了一块稍大的石子放在直线下方,说道:“此为董卓所部,地处大河之南。当初奉诏进京,粮秣、辎重搬运不及,不得速过大河。该部轻装简行,先行过河。如今兵多而粮少。”

  “吾大军占地利、人和,只需广撒斥候,以待天时。敌军将自投险地!”

  说到这里,所有文武将校瞬间明白了贾诩计谋所指要害。

  都是久经沙场的干才,都明白一个道理。除非碾压,否则势均力敌的双方,打仗打到最后比拼的还是后勤。

  所以自古名将对粮草都注重无比,兵法之要即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如今太原大军兵精粮足,张瑞可以稳坐钓鱼台,耐心等候对手的可乘之机。

  而一旦张瑞按兵不动,那难受的就是董卓、徐荣了。

  徐荣究竟如何才能在上千太原铁骑的巡视下,偷偷摸摸的将物资送往渑池?

  足足上千铁骑!

  人数比徐荣全军都多。

  斥候巡弋,遮蔽战场信息。

  徐荣根本连大河周围的情报都弄不清楚。

  这无关兵法、计谋。

  完全是斥候间一什、一伍士卒的勇气与技法较量。

  即便徐荣有通天纬地之才,他也无可奈何。

  斥候打不过,他就是打不过。就像数学题,不会就是不会。

  这种丢失视野、情报的情况下,强行靠近大河运送物资,就等于自投险地,送天时、地利给太原大军。

  虎视眈眈的太原铁骑必然会半渡而击之。

  一支封建时代的军队渡河到一半,被铁骑袭击。这即便换韩信、白起这种军神亲自过来坐镇也挡不住士兵崩溃。

  徐荣再有武略,那比之兵仙、军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连白起、韩信都不会选择将自己处于如此险境,徐荣更不会发疯到自以为兵仙做不到的事情,自己能做到。

  真要强行渡河了,那不是强于兵仙,而是蠢!

  至于董卓那边,就更不要想了。

  当初谏议大夫种卲亲自手持诏书让董卓返回河东他都不肯,想方设法的留在了渑池。

  现在让他仅因为粮草不济就返回河东?那恐怕要乐坏了朝堂诸公。

  现在董卓几乎是在朝廷忍耐底线的边缘走钢丝。

  他北跨黄河,返回河东,击垮了张瑞。然后不理朝廷诏书,视河东境内的南匈奴王庭为无物,再次枉顾朝廷诏令,南越黄河,进军洛阳。

  即便朝堂诸公再蠢亦能发现他董卓的昭昭不臣之心!

  到时候董卓别说掌握朝堂了,恐怕一个月内就要面临左将军皇甫嵩、建义中郎将张瑞与司隶校尉袁绍的三方联合讨逆了。

  所以张瑞笃定董卓宁肯就地劫掠也不会亲自北上,最多派遣他手下一名中郎将率领偏师与徐荣遥相呼应。而且还必须偷偷摸摸的,不能经过弘农郡除渑池外的其他县界,以免被郡县官吏上报朝堂。

  由此一来,太原铁骑只要看紧不足百里的黄河沿线,就可以坐看董卓、徐荣急得上蹿下跳。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