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为五陵少年建立学籍档案_汉末之并州匪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得以清闲,又在长安学宫待了三四天放松心情。

  期间张瑞还见了见享誉天下的海内名士孔融,不过这位名士在政治上着实是没有什么奇才伟见。

  张瑞与其聊了一刻钟,便将其打发离去。

  从头到尾这位名士都在讲礼仪,讲道德,讲儒家那套经典理论:“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

  难怪他带领北海官军,却先败于黄巾贼张饶,后受困于管亥,更只用了短短数月就被袁谭彻底击败。

  青州黄巾贼的战斗力,天下有目共睹。巨寇管亥,能围困孔融,却被刘备只派了三千援兵就轻松击败。高唐一战,裴俭率五千府兵全力以赴追杀刘备,随便抽出一点余力就大败数万青州黄巾贼,斩首数以千计。

  孔融能败于这种战力的黄巾贼,张瑞只能说腐儒那一套理论,用来修身、齐家非常周备,治国、平天下真的不合适。

  不过作为建安七子之一,张瑞对孔融的文学素养比较赏识,便将他丢到了长安学宫舞文弄墨去了。

  如今的建安风骨还比较正常,尚未被曹老板拐偏,还没有人妻之好。

  张瑞打算扶持一把,争取让新朝的文风能够与唐诗宋词并誉史书。补上汉赋、唐诗之间晋朝缺失的空当。

  不过张瑞的清雅惬意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从事中郎荀彧便找到了张瑞,说道:“丞相,长安急奏,幽州有变,内阁无法作主,需丞相主持政务。”

  张瑞点了点头,忙里偷闲在长安学宫待了四五天,也该满足了。

  作为总揽朝政的大臣,总会隔三岔五的遇上一些大事。尤其乱世,政务繁多。或许要等到山河一统,才会天下无事。

  什么时候张瑞闲了下来,这天下也就真正安稳了。

  “让车架准备,立即返回长安。召集各部大臣,内阁阁辅,参与幽州廷议。”

  等张瑞返回丞相府时,内阁阁辅、六部中郎、副都御史、六科给事中、工信司少尹、九卿高官都已到齐。

  在张瑞的改革下,三公九卿制改成了明代的六部九卿制,过渡了中间的三省六部制。

  但在明代,六部九卿只是一个词汇,并不是像汉代一样,仍有九位公卿。

  六部九卿多指六部主官与通政使司长官通政使、大理寺长官大理寺卿、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

  而在这九位官员之下,还有九位重要官员,分别是太常寺卿:主要负责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

  太仆寺卿:主要负责掌管全国马政。

  光禄寺卿:主要负责祭祀、朝会等宴会的采办准备事项。

  鸿胪寺卿:主要负责外交事宜。

  以及詹事、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等职。

  张瑞因为还未登基,所以鸿胪寺卿之后的詹事府、尚宝司卿、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都未设置。

  当然张瑞也不打算设置,自始至终,张瑞都未想过照搬哪个朝代的制度。

  因而在长安,最位高权重的几位官员分别是内阁辅臣:审配、贾诩、裴潜、司马芝。

  总督丞相府政务、文书的从事中郎:荀彧。

  六部主官:兵部中郎王凌、民部中郎国渊、礼部中郎国礼、吏部中郎王机、工部中郎裴辑、刑部中郎裴俊。

  大理寺卿裴绍、副都御史傅巽、锦衣卫都指挥使赵云、工信司少尹杜畿、提学总台裴琚、太常寺卿盖勋。

  以及从典厩署长丞升级为太仆寺卿的常林。

  这些人基本上就构成了关西朝廷的主要执政团队,唯一还差的就是通政使,这方面只要加强记室参军的职权就足够,记室参军王昶可以随之升迁。

  人到齐之后,张瑞问道:“幽州有何要事?”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