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2章 昨夜风吹,落英细数(8K8)_重生之后,女神对我动了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校不傻,当时看到方圆的申请表,气得团委主任差点就拍桌子。

  可转念一想就不对,这学生提出的诉求咋和飞越餐饮那个经理说的一模一样?

  “么么茶”这个品牌虽然创立不久,但扩张速度十分惊人,现在已经是区域市场内相当有名号的一个了。

  尤其是“么么茶”专注于学生人群,店铺选址基本都是高中左近和大学校内。

  其提供的产品普遍物美价廉,而且服务理念和装修环境十分符合青年市场。

  每到一个学校,都极受学生欢迎。

  年初的时候,么么茶进入滨海市,在多所高校内选址开业,同级别的学校都开了,唯独漏了滨海大学。

  这在本校学生中引起了不少唠叨,连主管后勤的副校长都过问了:是不是人家不待见咱学校???

  直到十一前,么么茶的主体公司飞越餐饮主动来校洽谈。

  众所周知,高校内负责营商的只有两个部门,一个团委一个后勤。

  而么么茶和高校的合作方式很独特,不走后勤,只走团委。

  以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为主体落地,协议条款是学生、学校和品牌方,三方分润。

  合同是制式的,飞越餐饮不接受更改。

  校方也没办法,全国近三千所大学,差不多七千个校区,自己这不来,去哪不是去?

  说白了,大学是个很有特点的市场。

  它虽然是个年零售额达到4000亿的整体,但每所大学又是独立运营的小圈子,和物业社区很相似。

  进高校不需要通过一个人,而是可以散装攻略。

  一旦某个品牌在高校领域占了一定份额,那体量就会极其庞大。

  因为这个水池子是活的,每年都会更新换代。

  大学生又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群体。

  新的服务、新的设计理念、新的功能、新的口味,他们总是愿意尝鲜。

  因为尝鲜其实就是所谓的时尚和潮流。

  毕业后,学生进入社会,他们会把喜爱的东西和品牌持续下去。

  这给了品牌方同期进入社会的契机。

  简而言之,让大学生消费要比从社畜们口袋里掏钱容易。

  方圆一县一品的展销区放在么么茶图书区内就是这个原因。

  以小见大,方圆最初定下的么么茶整体“鸡贼”战略也出来了。

  从校园孵化,跟着一轮大学生同期再闯入社会,这会省下不少力气。

  方圆干脆利落地回答道:“第一、18%的分润。”

  主任问:“盈利?”

  方圆:“盈利分润是流氓行为,就算有收银机,营收也是可以作假的,我说的是流水。”

  主任点头:“很中肯,但18有些低。”

  方圆:“不低了,一般商场免租金的抽成方式差不多是20%-25%。

  老师,这里毕竟是学校,而且我还需要跟品牌方分。

  咖啡奶茶的利润率不至于那么高。”

  不等回答,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