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四十二章 狮虎党争:内阁改制,羊羔上台_草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

  相比用心,皇帝的谋划却是无比细腻,当政事堂和东西两院各有人拿出了几乎相差无几的改制案时,众人才知这是皇帝早布好的局,或者说是皇帝见势可为,借势而成的局。为的就是将各方卷入争论,利益和观点都摆上了台面,再顺势改制,如此各方才能达成理想的共识。

  政事堂和东西两院里那些给皇帝当托的人都怀着崇仰之心,对同僚们道:“这是陛下二十年之思所成……”

  这话真没半点虚假,甚至还不止二十年,李肆在天王府时代就在思考应该怎样构建庙堂,皇帝、内阁、议会和法院怎样分担权力,怎样互动。

  李肆当然清楚近现代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构成,但在他看来,这东西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符合实际所需。甚至连构建的步骤和时机,都得服从现实,不能当成是白纸上画画那种儿戏。

  这时候丢出来其实还有些早,可正如他对朱雨悠所说的那般,时不我待了。不着手复华夏故土,南北人心要进一步割裂。同样,不着手推动国家完成上层权力架构的建设,各方力量自长自的,再融合起来就更费时费力。

  从另一面看,把各方纷争和眼下的难题,都投射到怎样推选首辅这事上,让朝堂党争、官民之争和院府之争有个平台,这也是时势所需,也不能全算作拔苗助长。

  既然皇帝有了预案,那大家就不争了吧?

  原本各方都是这么想的,可仔细一看皇帝的方案,就是个架子,要填充哪些素材,各方又有各方的意见了。

  进一步地说,这只是个台子,台子搭起来,上面怎么唱戏,皇帝可不管,反正不崩了台子就好。比如说,首辅到底该谁当。

  圣道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曰,刚刚完工的未央宫中极殿里,非正式的“第一次英华全国庙堂大会”召开了。与会者有政事堂、法院、计司、枢密院诸公和两院所有院事,三十多家报纸作为观察员列席,中廷通政司和内廷奏事作为皇帝代表列席。

  看着这中极殿的布置,与会者都心道,皇帝建这大殿似乎就为了这事。

  中间低,四面高,就是国中正兴起的扇贝式会堂。扇叶分作几瓣,可容千人入座,自扇脊处伸出长台,嵌入到扇叶之重,这是个扩音台,正是会议主持哈发言人所站之处。

  扩音台后方还有两层,一层被大理寺占了,更后方的一层是半殿结构,丹墀上的龙椅空着。

  与会者此时大多还没自知,未来英华国政大权的更迭之处就在这里,而更迭制度也正由今曰之会确立。

  按照皇帝给出的内阁改制框架,之前的实三省制取消,各部打通,归为内阁统辖。之前三省长官由部堂官兼领,作为内阁贴职。计司和枢密院并入政事堂后,计司使就兼领中书左丞,枢密院知政改为枢密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