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十四章、长江水战_勒胡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船当即便是猛烈一晃,王敦本能地从胡床上直起膝来,双腿施力,勉强站稳,旁边儿钱凤却一个趔趄,跌翻在地,随即顺势翻滚,好险没从楼船顶上出溜下去。

  这条大楼船,上下三层,固然层高偏小,距离甲板也有两丈多呢,钱士仪若是掉了下去,必受重伤若是因此落水,估计慌乱之时,没人来得及救他……

  陶侃虽然叫停了炮船的研制,但同时他却被皇帝的备用方案给吸引了。

  比较华、晋水师,华方绝对是落在下风的,无论船只数量,还是水兵的素质,都远远不如敌方因为物资比较充裕,几条大楼船的规模,倒是勉强可压敌军同等战舰一头。

  水面作战,唯力而视,玩不出太多花巧来比方说设伏啊,兜抄啊,包围啊之类则以寡军,想靠着主将个人的指挥能力来扭转强弱之势,纯属痴人说梦。由此可以弥补双方兵力差的,就只有器械之力了陶侃乃思,我军哪种器械比敌人为强啊?拍杆虽然有效,可惜唯楼船可装,数量有限,不能对战局产生太大影响;只有火药,或许可用。

  船只都是木头造的,而这年月的防火技术又很落后,水面相争,纵火本来就是主要战法之一当初孙、刘于赤壁破曹,不就是倚靠的火攻吗?但我军终究处于下游,火船很难奏效,纯靠火箭,也未必能够占着太大的便宜。

  倒是皇帝作为备用方案交给彭晓的的那份图谱,貌似有点儿意思……关键是成本低廉,且制造简便!

  那么究竟是什么图谱呢?裴该在图上标注的名称乃是“水雷”。

  相关水雷的最早记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唐顺之所著《武编》一书中,当时的名字叫“水底雷”。结构很简单,即以大木箱盛装火药,并设有击发打火装置,牵以长绳;用时将木箱置于水中,下设三铁锚,使不能逐水漂远,长绳则连至岸上,候敌船来,岸上潜伏的士兵便即拉动长绳,击发点火,使得“水底雷”爆炸。

  此物唯一的难度,就在于机械打火装置,好在这终究是小玩意儿,派一两名工匠去研制即可,不会浪费太多人力、物力。只不过以这年月的技术水平,虽然费尽心力勉强试制成功,实际运用时,击发率却还不足六成……

  好在还有一个方案,原本历史上的记载略迟于“水底雷”,名叫“水底龙王炮”,事实上是一种原始的定时炸弹。此物以熟铁为壳,口置线香,外包牛脬隔水避潮,并以羊肠线保持空气流通,使线香不灭;然后置于木筏上,其下系石,沉入水中,趁黑夜漂向敌船,线香燃尽而火发,便可爆炸。

  陶侃综合二物之长,事先计算好敌船的速度,在濡须口附近合适位置,放置了百余枚“水底雷”和三百多枚“水底龙王炮”当然啦,因应水势,“水底龙王炮”与“水底雷”相同,都是系浮在水中的,而不可能让其主动漂向敌船。

  “水底雷”颇难保证多数击发绳索还可能挂上敌船,导致提前引燃而爆炸呢;“水底龙王炮”用多长的线香也即定多少时则需要缜密的计算,丝毫差误不得,为此陶侃特意将司天监虞喜也临时调来了巢湖当世能算者,无过虞仲宁啊。

  至于火船,那完全是障眼法,以使晋兵将注意力全都放在正面,而忽视水底下载沉载浮的水雷尤其“水底龙王炮”可还有半截羊肠线始终露在水面上呢!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