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房子问题_重返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间,最终实现了“13户联换”。

  上级规定,每位专职换房员每年的换房定额为120户,而李国英平均每年超额736户,完成7年的工作量。

  说实话,刘啸看到这篇报道后觉得头皮发麻,一个普通人,一年之内无偿为居民换了七百多套房,要知道那是一个靠着步行工作的年代,充其量就只有一辆自行车,这叫什么责任心?

  就在今年,首都还举行过一次换房大会:换房大会两天来已帮助304户签订了换房协议,其中解决上班路远的86户,解决住房困难的96户,改变居住环境的87户,照顾老小病残的20户,解决邻里家庭不和的12户……………。

  丰城没有所谓的换房大会,原因是因为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而且大家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平房,换不换没什么用,直到最近几年才有了福利房的概念,其实就是单位分房,比如刘啸的爷爷去年就分了一套房。

  但分房也要看什么单位,什么职务,重要的单位重要的职务自然要优先考虑。

  刘啸的父母不过是普通机械厂的员工,即便刘向学是副厂长,勉强算是副科级吧,但企业没钱也没辙。

  其实,又有几家企业能够靠产品赚到钱足够的收益呢?

  刘啸爷爷所在的化工厂是大型国企,有两千多员工,这么多职工每月工资就得一两百万,再加上生产成本生活材料,一个月下来就得四五百万。

  而企业一个月的产值才多少?满打满算只有二三百万而已,勉强能发出工资吧,不过国家会有大量的补助,靠着这些补助才能做到收支平衡。

  在八十年代末期,很多企业都处在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在南方,这样的企业就会实行承包制,改变管理方式还能拼命一搏。

  而在北方,承包制还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人敢主动跨出这一步,但北方企业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搞多种经营。

  所谓多种经营就是开办副业,比如刘啸吃的那袋烤鱼片是在轻工机械商店买到的,刘啸爷爷住的房子就是化工厂房产处建造。

  这样的福利房还没有产权证,只能住不能买,当然,这个时代也没有买房的机构,那还得等四五年的时间。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国家逐渐开放商品房政策,房子开始面向市场,刘啸爷爷就是在那时花了一万五千块钱买下了单位分的房子。

  到了九八年,国家彻底取消了福利房政策,商品房政策在全国全面推广,由此开始了国家房地产开发的浪潮。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是刘啸看到自家陋室联想到的一切。

  这个陋室很小,潮湿,窗户还有缝隙,外面下雨里面还漏,但这是刘啸的家,里面住着自己的父母,虽然简陋,可最是温馨,刘啸宁肯住在这样的陋室中也不愿意独自一人住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