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未来的政治选择_大学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会昌侯孙家大获全盛,二十个考生中有十三人过关。其中,孙浩得了第六,孙桂这小子居然高中第五,看不出来,这个猥琐的小子竟有些本事。

  至于孙淡,这高中第一。

  开玩笑,孙淡一手漂亮的书法,抄得又是后人名篇。两张卷子丢在一众学童的考卷之中,直如黑夜中的明灯,如何不鹤立鸡群。

  如果他不能得第一,那才是咄咄怪事。

  孙淡、孙浩和孙桂过关并不让人意外。但孙家一口气中了十三人还是让孙淡大为惊叹,这次考试虽然有李先生事先划定考试范围,而且提前一个月做准备。可按照惯例,知县要平衡地方势力,会特意录取一些贫家士子,打压豪族。

  可孙家势力实在太大,加上李梅亭以前就是陕西一府的学道,有孙家和李先生的面子,让许多本不甚出色,不能过关的孙家子弟顺利考中。

  孙淡心中微微有些吃惊,县试和府试的人为因素太大,可是说张知县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考生的生死成败。若自己同张知县是仇人,无论自己成绩在好,文章写得在花团锦簇,人家在邹平当一年县官,他就别想在科举这条路上向前走一步。知县不过是一个七品官,但权力就已经大成这样。看来,只有做官才是正道。

  按照规矩,孙淡还是备一份薄礼,封了五两银子去拜见张知县这个恩师。

  张知县是个很随和的,顺便同他聊了聊,鼓励了几句,就又封了三两银给孙淡,微笑道:“孙淡你发蒙一个月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并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能在我的治下发现你这么个少年天才,本官很是欣慰。你读书是有天分的,将来务必要努力,切急要戒骄戒躁。古往今来,少年天才不知凡几,可未必人人都能高中进士。譬如家兄张璁,同你一年记忆力超群,七岁发蒙,八岁就能将儒家典籍倒背如流,九岁就能做得一手好文章。因此,你一个月就能作文,本官并不觉得惊讶。可家兄自从十二岁中举之后,到南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一口气考了三十五年,到如今已四十有七,竟屡屡名落孙山。可见,科举之事运气还是很重要的。以你的文章,府试和院试问题不大,可乡试那一关就不好说了。”

  孙淡连连称是,说学生一定铭记恩师教诲,定要在童子试中考个好成绩,不负恩师期望云云。

  听张知县说起他的长兄张璁,孙淡心中一动。这家伙可是一个大人物啊,在真实的历史上,张璁是嘉靖朝初期内阁首辅,是嘉靖皇帝早年的心腹之一。

  孙淡现在和张知县有师生关系,如果将来科举出仕,也算是张璁系的官员。

  官场的事情就是这样,在你摸到这个圈子门槛的时候,就无形地让你做出选择。

  张璁的未来不可限量,可如今的他还是一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