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千一百零七章 文人亲属掌后勤_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裕有些意外,轻轻地“哦”了一声:“郑鲜之?这位老兄可是个书呆子啊,在京口的时候就跟我们这些喜欢打架练武的人格格不入,其实可以说,在孟昶以外,他就相当于希乐的胖子,或者是羡之这样的角色,你确定郑鲜之会向着我,而不是帮着刘毅?”

  王妙音微微一笑:“郑鲜之虽然是个书呆子,但一直拎得很清楚,刘毅的问题是他的野心太大,超过了他的能力,尤其是与你为敌,必会造成北府的分裂,对他个人也不会有好的结局,所以郑鲜之从建义之后,就有意地跟刘毅拉开了距离,以入朝为官当御史中丞这一招,跟你的母舅赵伦之走的很近,而跟刘毅,却没有了太多的来往了。”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知道他和赵伦之经常一起出游,但赵伦之跟我的关系也不算近啊,虽然是我生母的弟弟,可是赵家,我可没有特别地关照过呢。”

  王妙音点了点头:“赵伦之和郑鲜之一样,在京口时就是以读书论史而闻名,但他们和穆之又不一样,多是寻章摘句,并不是学那种治世之才。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典型的士族,书生,没有世家子弟的权势,却是和他们所学差不多,做事务虚,最好的任用方式就是置之一些非实务性的闲职,尤其是治史,纠察之类的官职,不能让其实任一方。”

  “他们二人也知道这点,所以郑鲜之当御史中丞,赵伦之后面当黄门侍郎,多是做纠察法纪,书写公文之类的事,官职不低但权力不大。虽是你和刘毅的亲属,但并没有因此飞黄腾达,这也是跟他们很少从军出征,没有军功有关的。”

  刘裕微微一笑:“他们也不是不能随军打仗,不过,这些并非他们所长,我也问过他们本人的意见,并不是有很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想法,所以,干脆就这样安置在京城好了。不过,郑鲜之当御史中丞时,还是比较尽责的,弹劾有违法乱纪的事情,可是不讲情面,就连诸葛长民的弟弟诸葛黎民,在建康城中有纵马驰过市集之事,也给他弹劾过,还因此免爵呢。所以,郑鲜之跟诸葛家是有点过节和矛盾的,由他来分配军需,合适吗?”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因为他跟刘毅的关系,所以不知内情的人会以为粮草军械给了他,就等于是刘毅来分配,可是郑鲜之是个书呆子,他好不容易有了从闲职转为实职的机会,那肯定是要有所表现,出于公心而不是出于刘毅的私利。绝不会听刘毅的指使,克扣粮草或者是公粮私用,给刘毅暗中扩充势力的。如果你还不放心,那就让赵伦之跟他一起督办此事,两个人相互监督,就不可能在这方面出问题了。”

  刘裕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好办法,如果我们前方打仗,刘毅在建康若是借机截留这些从吴地过来的粮草和军械,再发展他的势力,那以后会越来越麻烦,不过,诸葛长民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些后方调来的,世家高门私人提供的粮草,是可以指定给他们想要的军团,你觉得郗僧施,谢混他们,会借此结交和拉拢诸葛长民吗?”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