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四章 日军的反击(五)_红色帝国192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它的大马力才能维持这款飞机保持如此的性能。

  那款适合中低空的战斗机现在被命名为歼6,这款战斗机脱胎于拉格3,也就是现在的歼3战斗机。大体的结构没有改变太多,最大的变化就是换上了p-47的大功率发动机以及改良了操作性。歼6战斗机整体机身看起来略显笨重,在空重上比歼3足足重了一吨,是目前八路军战斗机中空重最重的。

  重量的增加武器占一部分原因,因为歼6战斗机有4挺的大口径机枪。本来还可以增加武器数量,不过考虑到武器过多会影响飞机载油重量,所以还是保持了4挺机枪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结构得到了强化,比p-40和歼3战斗机的更加耐操,当然这是在后面的战斗中才知道的,现在只知道很皮实,但有多耐打,还真不清楚,总不能拿一架做靶子打吧!

  而且这两款飞机的速度比现有的几款飞机速度都要快,平飞的最大速度也有640公里.所以当这个数据一出来立即让航空纵队很感兴趣,认为这两款飞机都应该大力生产,来取代现有的这几款杂乱、落后的飞机。

  这两款飞机目前所展现的性能,已经有碾压一式战斗机的意思了,至于零式的早期型号也比不过这两款飞机的性能,只有中后期的改进型可以与之较量。也就意味着这两款飞机的出现,绝对能帮助八路军拿下华北的制空权,让日军的飞机在高低空都没有竞争优势。

  虽然李卫国以及航空纵队的高层都对这两款飞机很满意,但是这两款飞机的产量高不起来。两款战斗机都是采用的p-47的发动机,而这款发动机,美国人每个月只打算给70台,即便是提前交货,前面的每个月也就100来台。

  但每个月两款飞机的产量只有100架,有点让航空纵队不满。但这也没办法,p-47的发动机,中共的技术人员暂时还无法做到生产出跟原厂一样的水平,而且没有图纸,技术人员只能拿几台发动机大卸八块后在仔细研究,争取能仿制出来。

  产量不足也就意味着其他飞机不能停产,不然新飞机根本满足不了当前的作战任务。所以李卫国思考再三,决定听了歼3的生产线,全部改建为歼6的生产线。歼6跟歼3有很多相似处,改建生产线的难度要小一点。至于歼5战斗机只能新开生产线,而且产能也被压制,因为发动机至少三分之二要用于生产给歼6战斗机。

  日军的战机并没有专门适合高空作战的飞机,即便是零式和一式的最佳作战高度,也到不了6000米以上,所以歼5战斗机虽然好,但却不是很急需,所以产量并不需要太大。

  兰飞一口气拿下两个新机型,这可把阎飞的人给气着了。不过他们也没办法,战斗机本就不是他们的强项,加上阎飞的工厂主要在生产运输机以及轰炸机,连歼2战斗机的生产线都被压缩了,造成兰飞都在开始生产歼2战斗机,以满足前线对于这款战斗机的。

  不过也正因为这件事让阎飞下定决心把设计重点放在运输机和轰炸机上面。本来在战斗机上面就比不上兰飞,何必去硬拼呢,还不如在自己的强项上多下功夫。所以几个月后,阎飞终于拿出了自己第一款轰炸机的设计方案,并在下半年就制造出样机,而且没多久新式轰炸机就正式服役于八路军航空纵队。

  之所以新式轰炸机很快定型并生产的原因是美国在几个月后就停止了向八路军提供轰炸机,理由是美国军队自己需要,无法对外提供。不过至于是不是真的自己需要,这个事估计只有美国自己知道,而且很明显主要原因肯定不是这个。在轰炸机停止援助后,八路军一共只接收了16架b-17以及18架b-25,这34架轰炸机除了有几架被拆成了零件供技术人员研究,剩下的则是一直用到80年代才退出中国空军。

  虽然轰炸机美国不提供,但是其他的援助,美国并没有中断。而这个事是几个月后才发生的,起码在目前,美国人还是照常在援助,双方合作也挺愉快的。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