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五章:沙漠农业_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提出了“独立整合方式”的概念,国际上的许多合作就有了一个基础框架。

  比如PDC的主流防御计划,是各国分工合作。

  虽然三部太空电梯的选址有政治博弈在里面,但是三个齐头并进的工程组,是有高度合作关系的。

  毕竟太空电梯之前连个可靠的理论模型都没有,现在说建就建,只能一边商量一边建。

  还有就是面壁计划等八项计划,是PDC理事国一起合作的计划,产生的成果也是大家共享。

  另外比如太空军,就属于“独立”完成的项目,但是互相之间也会有交流、有借鉴。

  这个方案,等于是把大家合作的项目,以及希望独立完成的项目区分开。

  免得大家纠缠不清,影响到合作关系。

  随着全世界大量的资金,投入到PDC的主流防御计划,以及各国独立的计划中,原先大批跟航天工程和太空事业无关的项目下马。

  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农业项目,这让姜宇的“绿茵计划”项目组,成了各农业大学和农业研究所的香饽饽。

  只用了几天功夫,就有十几名专家学者表示愿意进组。

  从部队医院回来,姜宇给十几名专家开了个小会,阐述了自己的要求。

  专家们踊跃发言,给姜宇普及了一下现在国际上沙漠农作物的研究成果。

  目前只有几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沙地农作物的实验,但是正如姜宇之前所了解的那样,成本高,产量低,其中很大的成本,就是对水的要求。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国内的沙地苹果,著名是因为它能创收,而不是赔本买卖。

  但类似的品种也没办法种在沙漠里,而且对水分和肥料的要求很高。

  不管想要在沙漠中种什么,最关键的还是水的问题。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阳光、肥料,这是底层逻辑,沙漠中之所以很难长东西,就是因为缺水、缺肥。

  不是说利用基因改造,筛选出一种抗旱的农作物就行了,这只能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

  想要规模种植,还是需要水和肥。

  国内有一个沙漠牧草的项目,到是挺符合姜宇的要求,但只能产牧草,而且产量也比较低。

  姜宇心说,要是大家吃草就能填饱肚子的话,这个项目到是挺不错的。

  随即姜宇发现了一个现象:“为什么沙漠农业的项目国内这么多,国外却不多见?”

  有位专家回答:“我国人口众多,首先要解决吃的问题,所以要利用好我们的每一寸土地。

  “在我们这些人的眼里,沙漠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另一名专家也解释道:“印度的人口也很多,但他们的气候条件和耕地得天独厚,所以几乎没有食物上的压力。

  “发达国家更注重粮食产业化、集中化、机械化、智能化,很少有组织或个人,会干这种明显赔本的买卖。”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