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十二 供销社_四合院:开局从秦淮茹堂弟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尴尬场面。

  正所谓有政策下有对策,与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黑市,鸽子市场的悄然形成。

  如果有遇到急需的物品采购,又没有对应票证的时候,就可以在黑市,鸽子市场里面淘换物品,或私下交易票证。

  当然了,虽然存在即是合理,但这种行为到底是违法的。

  秦淮南暂时没有去那地方的需求,所以他逛的是正经的街市。

  六十年代的街市,压根就没有什么小摊贩。

  能够正儿八经开门营业的,就只是供销社和国营的饭馆。

  而秦淮南的目的地,便是供销社了。

  供销社。

  这个词,或许对于九零后甚至八零后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

  但是,在这个时代,乃至七十年代,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词。

  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一针、一线,还是家具粮食...几乎任何商品,都要到供销社去买。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供销社,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因为,它,承载了六七十年代的一代人,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对于几十年以后的后世人来说,就都只有在记录片里,才能看到的“古老”画面了。

  现在,则是一股脑地,怼到了秦淮南他的眼面前。

  记忆与现实,就好像两张完全不同的照片。

  高高的柜台,将售货员与顾客相隔开。

  地铺着的是绿白相间的瓷砖,两排刷着红油漆的木质货架,正对面的墙,还贴有一圈手工的宣传画。

  宣传画里面的商品,大致就是这家供销社出售的物品。

  大致的扫了一圈。

  那些挂在墙壁,宣传画里的烟酒、麦乳精、乐口福,糖果茶叶...都是供销社的“热销品”,再配好记的广告词,传播效果也非常好。

  当然了,除了这些高档的商品外。

  对于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普通百姓来说,供销社更多的是与柴米油盐有关。

  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