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章、择易避难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曹昂突然上奏,以体虚多病为由,请辞太子之位。

  ——千百年来,主动请辞太子的,曹子修这还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毒一粪)。

  其实曹操早就有易储之心,而曹昂本身也并没有贪恋储位的心思,他既好儒,又向佛,觉得老爹这帝位来之不正,虽然自己无可阻拦,却亦羞承宝位也。再加上几个兄弟明争暗斗的,曹昂不傻,也不是瞧不出来。人生本来苦短,又何必一定要惹得老爹不高兴,兄弟们不满意呢?而且自己心里这个坎儿过不去,也不可能真正治理好国家……算了,我还是闪人吧。

  当年册为太子,基本上就算是曹操逼他的,如今曹操终于决定放弃他了,只为新的太子人选还没有择定,又恐触怒了曹昂岳父吕布,使西陲再起纷争,所以一直拖着这事儿没办。如今既然吕布请王,曹操就趁机跟他做个利益交换啦。

  于是指示曹昂主动上奏,请辞太子位。然后按规矩三辞三留,到第四回的时候,终于假惺惺“被迫”首肯。乃以次子、安丰王曹丕继为太子,祭告天地,随即降封曹昂为榆中王。

  同姓诸王,按照新的爵制,分郡王和县王两种,以曹昂帝长子的身份,又是主动辞位,而不是因罪获贬的,就该封为郡王啊,可是偏偏只给了他一个县,而且这县属金城郡,其实是在吕布的凉国境内……

  曹操的意思,赶紧把凉州五郡还回来吧,要不然瞧你女婿都没地方可去了。

  废黜曹昂并没有引发朝局多大的波荡,因为这早就是意料中事了,群臣从数年前就开始各有所戴,唯独曹昂因为如同被软禁在宫中一般,所以反倒没几个拥护者。再说此乃曹昂以身体问题为借口,“主动”请辞的,就算还想保他的,也找不到借口上书劝阻啊。

  至于曹丕继嗣,固然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也让某些人捶胸顿足,但终究无论按嫡庶排序,还是按年齿排序,曹昂之下都是曹丕,他最具有继承合法性。事情敲定前大家伙儿还能私下谋划,争斗不休,等事情真敲定了,在没有揪着曹丕什么大错的前提下,也都不好开口阻挠。

  再说了,以曹操的个性,是那么容易收回成命的吗?

  但是随即杨修的下狱,就确实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

  杨德祖是鄄城王曹植的党羽,此事尽人皆知,杨修本人也并不避讳,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曹植。如今曹操先立了曹丕为太子,旋即逮捕杨修,谁都清楚是要削诸王党羽,以稳固曹丕的太子之位啦。

  杨修的罪名是:“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谁都清楚“交关诸侯”乃获罪之由,但就表面上看起来,“漏泄言教”则更为严重——当储位未定之时。有几个臣子不“交关诸侯”的?哪怕基于法不责众的原则。都不能因此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