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许教授的展望_1995之未来不是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谈成,现在倒算是尘埃落定了。”

  冯老眼里都快冒光了,“落后几代的生产线?”

  他们这些人,可太清楚晶圆厂代表的是什么了。

  想想908工程,单是从1990年立项开始到经费审批,就用了2年。

  在和朗讯关于引进生产线的谈判上,又花了3年,还是一条0·9微米的生产线。

  真要建成的话,估计还得2年时间。

  也就是说,等它建成通过验收的时候,估计已经在技术上又落后四代了。

  但陈哲这人,压根儿就不需要去经历那么多繁琐的程序。

  他是可以拍一下桌子,就能直接开干的那种。

  陈哲就笑了笑,“8英寸,0·5微米制程的,就算一年半以后投产,估计最新的0·25微米的也就刚开始冒头,还是可以追一追的。”

  孙老直接拍了大腿,“肯定能啊……真是,咱们自己的?”

  陈哲当然明白孙老话里的意思,“名义上是索尼的,但是两年之内,就会完成整体转让,而且事实上,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可以做主的。

  “各位老爷子,咱们心里有数就行了,可别把这层遮羞布给直接掀开了,闷声才能发大财嘛。”

  一群老头顿时兴奋了。

  更有人问,“什么时候开工,我到时候早点儿赶回来,见证一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一句话,瞬间引起了热烈响应,一时间好不热闹。

  所以说,不要以为只有三个女人,才能聊出几百、几千只鸭子的气势。

  一群老头,是丝毫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一个晶圆厂,就直接牵住了他们全部的心思,连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都顾不上了。

  至于什么别墅、生活区什么的,那玩意儿能当饭吃?

  他们这一代,可没有太多生活质量上的要求。

  能吃饱,有地儿住,也就足够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但是,许忠信的关注点,肯定是和他们不尽相同的。

  他看了眼陈哲,“你还有把工业学院整个儿搬过去的计划?”

  陈哲也没有遮掩,“有这么个长远规划,毕竟,研发中心和工厂都在那边,而这边也欠缺必要的扩张条件,另外,学校嘛,还是不能放在市中心的。”

  许老很理解的点了点头,心里也显然接受了陈哲的这种说法。

  而且,他早就和陈哲商量过了。

  工业学院,是不能走狭义上的产学研之路的,而是要把产学研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

  大一是基础,大二开始,就得开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模式。

  而且,在他们的规划里,工业学院的学科模式,是要有意识的去淡化模糊的。

  数学、物理、化学、逻辑,都不能再是孤立的发展。

  而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你对哪一科更有兴趣,觉得自身的潜力与发展更大,那大可以选择转科。

  他们想要的,是那种突破固有思维意识,从创新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