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3章 争着向大明议和?(第三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一边派人议和,一边逐渐大军,如何不能?”

  “汗王,万万不可啊!现在一定要忍住!”

  阿卜杜拉有些烦躁起来:“好了,都不要说了,先写信给热娜,让她先行一步,征召大军一事,暂缓。”

  “汗王!汗王!不可……”

  阿卜杜拉大袖一挥,离开了。

  此时,在天山以北的准噶尔草原,鄂齐尔图汗的密使回来了。

  “大汗!”

  “如何,洪承畴怎么说?”

  “明军统帅愿意支持我们,只要我们进献3万匹马!”

  “好!很好,只要明军愿意支持我们,我们一定可以将叶尔羌人赶走!不仅如此,本汗还要率大军达到莎车王城,生擒阿卜杜拉!”

  “大汗,我们何事举事,儿郎们早就等不及了。”

  “等风雪来了,来了之后,就是我们举事的时候。”

  自皇太极率领喀尔喀蒙古西征,击败了瓦剌人后,在这里留下了权力真空,叶尔羌汗国趁势偷袭了准噶尔部。

  准噶尔部的鄂齐尔图汗被迫投降,还为叶尔羌汗国东征玉门关提供了三万兵力。

  当初海日古的五万大军中就有三万是瓦剌人。

  而听闻叶尔羌汗国在吐鲁番打败,鄂齐尔图汗就起了反心。

  说干就干,九月底,天山以北开始飘雪,二十六日的这一天,瓦剌人大军突然对在此驻守的叶尔羌汗国军队动手。

  两天之内,叶尔羌汗国在天山以北驻扎的两万大军,被围杀,无一人幸免。

  阿卜杜拉的长子尧勒瓦斯在这场战役中被砍下了头颅。

  九月的天山北麓,雪是红色的。

  瓦剌人在这一战中也损失了不小,但夺回了准噶尔部的控制权。

  随后,鄂齐尔图汗率先派使者,向明朝称臣。

  九月底的时候,北京城也已经冷起来。

  香山的红叶似火一般,水泥官道的两边,落满了金色的树叶。

  一队队商队从水泥官道驶过,如果仔细看就知道,那上面拖着打车打车的棉花。

  从崇祯十六年开始,有大批的棉花从西域通过火车运到关内来,这批棉花就是刚在北京西站卸的货,它们要被送到北京制造局。

  北京城街头的服装店里今年也多出了许许多多的棉衣款式。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在九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朝阳新区,开业了一家叫做朝阳百货的店。

  这家店一开业瞬间火爆,《大明日报》、《北京快报》等等头条都是这家店。

  这家店有什么特殊呢?

  还真的很特殊。

  在这家店里,你可以买到棉袄,还能买到丝绸、布匹、衣服,当然,还有茶叶、盐、木盆、毛巾,甚至还能买到香水、卫生纸这些,也有小人书、钢笔等等。

  这种经营模式,21世纪的人很懂,这不就是超市吗?

  可古代可没有超市啊!

  古代由于生产力受限,商品种类不多,人们不会把不同类别的商品放在一个店去卖。

  为什么?

  你想想啊,你啥东西都放一点,进货多麻烦啊,进少了拿货成本高,进多了放不下,卖不出去岂不是亏本?

  所以古代是没有超市的。

  但是,但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市场上货品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超市了。

  开超市有个好处,就是盘活了供应端。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以前的模式是,商人甲自己想卖东西,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去那货。

  例如甲卖衣服,自己生产,还得雇佣工人,买设备,开工资,这样启动资金要求非常高。

  如果找供应商那货,供应商那就是大爷,因为货掌握在供应商手里,你甲不要,有的是人要,爱要不要。

  这样前端店铺的拿货价议价权是掌握在供应端的。

  但现在超市就不一样了,超市的多品类经营,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对货物消化非常快。

  超市也不过度依赖同一个商品,例如衣服没有货了,我还有很多香皂,依然会有商人来买。

  不需要看供应商的脸色。

  这算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