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精兵简政(第一更)_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析问题,要搞清楚主次,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抓问题要抓根本问题。

  现在大明朝军政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是军政的腐败!

  具体体现在哪里?

  不仅仅是杀良冒功啊!

  还有虚报兵额。

  就说他大同府,每年报10万人的军饷,真实人数有没有5万都要打问号,而且一大堆老弱病残。

  和当初的京卫军一个鸟德行,靠关系,花银子买兵额,买进来每个月拿点朝廷的军饷,但是打仗肯定是不打的。

  为什么明末的边军,逢打仗必败?

  你派一群老弱病残和平时完全不训练的关系户上去,怎么可能打仗?

  其实,这一次崇祯将人全部召回来,一是参加阅兵,让军队对朝廷有归属感和认可感;二就是给这些总督施压,该裁掉的人赶紧裁掉。

  他从来不吝啬给钱,可这钱砸下去,总得有收获吧?

  崇祯并不正面和张宗衡讨论这个问题,这种问题要是一展开讨论,那就没完没了了,最后思维一发散,就混乱了。

  崇祯道:“关于这个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许多次,张爱卿你就不必担心了,既然军政的计划已经订好了,年底裁汰到2万兵额,这是朕给你的任务,也是你的使命。”

  “陛下……”

  “此事不必再议,朕的话是用来执行的,而不是用来质疑的。”

  崇祯强行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听起来很平静,但平静中蕴含着一股不怒自威。

  张宗衡勉强道:“是,臣遵旨。”

  大同现在10万兵力,每个人每个月按照1两算,一个月的军饷也要10万两,一年120万两。

  这120万两,在之前兵部没有整顿的时候,兵部的官员先搜刮一般,剩余的60万两,发到地方上,地方上的军官再收刮一半,最后发到士兵手里。

  士兵们也不说什么,有钱就可以,毕竟他们也不是真正打仗的,就是来拿钱的。

  你说,这种情况,要不要彻底改?

  为什么之前没有改?

  因为之前京卫军也是这幅鸟样,凡是那都得一步步来。

  现在京卫军整改完了,重新组建的京卫军战斗力也起来了,胜仗也打了几次,军威也打出来了,中央军现在在大明那可是军威越发强盛。

  这才是崇祯现在敢大举动边军的底气!

  2万就够了!

  军队在于精,而不是在于多。

  做过大团队管理的都知道,团队人数越多,效率反而越低,混吃等死的人越多,如此养成了这种恶习,所有人都跟风。

  所以,崇祯就将大同府精兵简政后的兵额定在2万,这是最合适的。

  这个数字绝不是拍脑袋,这是配合以后全面北伐漠南、漠北而准备的。

  当年的大唐打到了哪里?

  贝加尔湖?

  那他崇祯以后就要去贝加尔湖钓鱼烤了吃!

  大同府已经将会逐渐失去它的边关意义,大明的军事战略核心一定不能被压缩在长城一线,一定要挣脱这个束缚。

  不过首先,当然是军队全面改制。

  但这件事,崇祯自己已经料到,绝对不会那么顺利,大明朝的军队和地方行政一样烂,烂得流脓。

  他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

  崇祯继续翻阅:“延绥镇6万,依朕看,3万也是绰绰有余。”

  三边总督杨鹤道:“陛下,陕西民风彪悍,臣恐怕……”

  “你不必担心,现在陕西灾情稳定,该裁撤的裁撤,让他们找银行贷款买田回家种田。”

  。中文阅读网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