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一三章大事件(二)_核聚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群众的生活。”

  “针对有些同志可能担心改善民生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我看是不会的。其实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发展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发展。有关部门算过一笔账:未来3年投入2000多个亿,可以带动内需至少3000个亿;今年完成民生投入800多个亿,就可以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

  “除了巨大投资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之外,我们也需要寻找其它的朝阳产业,作为我们城市发展的发动机。同志们也很清楚,我们市虽然是老工业基地,但说实话我们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都并不雄厚,境内媒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也不丰富,另外,我们市深居内陆,这也限制了我们工业的发展。以重工业主打,先天不足。这个不是投入多少资金就可以硬拉起来的。”

  “有同志就会问,既然我们市发展重工业这个路走不通,那岂不是很难发展起来了?我的回答是‘不是’。这就涉及到一个定位问题,既然我们市走不通工业立市这条路,那么,就改变定位。我们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寄,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重庆是历史名城,我们可以打造宜居城市,旅游城市。另外,我们市里面高校众多,科技力量强大,那么,我们也可以走科技立市这条路。有了这两大支柱,我们还愁我们市没有发展动力吗?”

  “我们市需要成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大力扶持高科技产业,区别于传统发展经济的模式。除了大力引进外资,主要是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市政府会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与国家和市里的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成对子,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目标很简单,重庆的经济必须搞上去,但重庆的天必须是蓝的,水必须是绿的,我们不能牺牲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搞经济建设。因此,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当然,改变了定位,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放弃重工业。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实力的,市内有一大批大型公司,特别是前年才在我们市里成立的中国航天防务航天公司和中国商用大飞机制造公司,更是让我们市成为了中国飞机制造中心,再加上重庆钢铁总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远大前景的。”

  曾大市长侃侃而谈,随即将建设“五个重庆”的议案抛了出来,并提出了直辖市建设的“民生十条”。

  曾市长的第一项议案,十分正常,乃是三年之内,全面改善直辖市的公路交通网络。据初步估计,这项议案需要投入的资金,就需要近八百亿。当然,扣除寒雨迷蒙集团在渝东南地区的修路计划,所需资金有所减少,但是也需要五百多亿元。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