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苏联以及苏联之外(1958—1964) 第十五章(1)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峡的紧张局势会导致苏联阵营内部大战,他要让苏联人握住决策权。

  此时他仍然认为中国是一个坚定的伙伴,他完全支持毛泽东对台湾的主权要求,并对毛泽东要收回台湾给予军事援助。

  对毛泽东来说,同赫鲁晓夫的隔阂加深了,中国的主权在受到轻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意愿不再为苏联所认同。赫鲁晓夫认为毛泽东的“大跃进”是在开一个恶作剧玩笑,这位苏联领导说:“不可能一下跃进到共产主义。

  尽管赫鲁晓夫早在1954年对中苏关系就有过令人不快的谈话,但是毛泽东比赫鲁晓夫更早地看到了将要到来的分裂,毛泽东决然地向这一步靠近,他想要决裂。

  在这次首脑会晤之前,毛泽东曾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有一个讲话,如果赫鲁晓夫看过这个讲话,他就有可能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苏中关系问题。毛泽东的这次讲话不是谈对外政策—但苏联是它的主题。

  “现在,有些教条主义者主张照抄苏联。”毛泽东抱怨说,“我想知道,苏联过去又照抄了谁呢?”

  他奇怪的是,为什么总是中国照抄苏联而不是苏联照抄中国。他反对“对外国人的盲目崇拜”。他坦然宣称,中国为继续向前迈进已积累了比苏联更“丰富的经验”。

  赫鲁晓夫对这个问题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同毛泽东打交道。他认为,他在同一位小伙伴一起经营一个响当当的联盟,这位小伙伴需要正确地加以遏制。在这次会谈之后,毛泽东告诉他的医生,他是在“用针扎(赫鲁晓夫的)驴子屁股”。

  欢送赫鲁晓夫的宴会开过三周以后,毛泽东下令炮轰金门、马祖岛。这震惊了世界。但在紫禁城看来,这只是小事一桩。毛泽东的外交路线和外交政策已有新的面貌,他要努力在中国国内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越发不断地用过去扛枪生活的调色板来涂抹当前政治斗争的颜色。他自我辩解地说道:“我看还是农村作风、游击习气好。二十二年的战争中它们总是管用。

  毛泽东在把中国农民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实验之中时向台湾海峡插了一刀。大多数西方观察家认为这二者没有逻辑联系,但对这位视斗争为拯救之道的人来说是合情合理的。

  “全民皆兵”成为“大跃进”的主题口号。毛泽东在1958年9月发出号召,“人民公社里头都搞民兵,全民皆兵。各省造344Mao轻武器,造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小迫击炮、轻迫击炮。当然,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台湾海峡,但这不是这种军事动向的根源。

  毛泽东坦率地承认,是他—而不是蒋介石—导致了金门、马祖危机。他若无其事地称他的行动“只是打了几炮”。他并不真正想打一场战争。他承认:“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