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八章 峣峣者易折(1969—1971) 第十八章(2)_毛泽东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界人民“推翻”美“帝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然而,进人70年代后,当林彪在喊得天昏地暗之际,毛泽东却正在变成东方的稗斯麦。

  变化的线索是毛泽东对“霸权主义”的新提法,这个简陋的字眼不同于“帝国主义”,更不同于“修正主义”。与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出自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而是源于中国的一句老话,含有“以力服人”之意。

  霸权主义的主要之点是实力,而不是指某一特别的社会制度。任何一个人欺侮另一个人便是霸权主义者。因此,中国在70年代忍辱负重打开了非道德主义外交政策的大门。

  毛泽东不辞劳苦倡导了全球性的三角战略,并使之成为70年代初期世界的主要特征。

  1970年,林彪仍坚决主张对两个超级大国持全面扩军备战的强硬对峙态度。这不是明智的策略,尽管它似乎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美苏两国分析“帝国主义”的逻辑延续,毛泽东当时把华盛顿和莫斯科看成一丘之貉。

  当毛泽东作出这一分析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分析可能也没有把握。无论如何,他不打算长期与美国、苏联保持同等距离。’

  林彪根本不同意毛泽东倒向西方。周恩来不像林彪,这位总理掌握西方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易于接受毛泽东的意图。转而亲西方的意向为周恩来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他恢复了与法国人、美国人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的老关系。

  “九大”过后的一段时间,毛泽东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煞费苦心。对林彪这个作为心腹大患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从第二把交椅上拉下来,并扫人积垢甚厚的历史垃圾堆呢

  棘手的问题是,许多解放军军官仍然把美国,而不是把苏联当成中国的主要敌人。

  越南战争并未使毛泽东轻松地制定出他的新的亲西方外交政策。然而,毛泽东认为印度支那局势的发展趋势使中国向西方靠拢的政策显得更加合乎逻辑。到1970年,他的兴趣已不再是印度支那战争,而是在这以后会带来何种形式的结盟。

  日本似乎是毛泽东亲西方政策的绊脚石,当北京以警告之笔涂抹华盛顿是‘旧本军国主义”的支持者时,毛泽东何以能倒向美国?不过,毛泽东观察日本已很久。他主要不是根据中国与日本的双边关系,而是根据全球战略形势来看日本的。他对日本的看法遵循着自己的主要矛盾的观点。

  只要美国是中国的主要忧心之所在,日本的力量对中国在亚洲的利益来说就是一个真正的挑战。不过,如果美国开始转变,

  毛泽东曾向安德烈?贝当库表示,他担心中国能否既与苏联又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当时,这位法国政治家说法国可以

  凋旋于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