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4章:投其所好纳贤良_大隋第三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三家,《书》分欧阳、大小夏侯;《礼》有《仪礼》、《礼记》,其中《礼记》分大小戴;《易》分为施、孟、梁邱、京四派;《春秋》既分公羊、梁谷二传,而公羊又有颜、严之学。这些分歧被称之为“师法”。

  后来各个‘师法’因为优秀学子吸收各异,又分出以为名学子为首的“家法”,这就跟华山剑气二宗之分一样,吸收不同,自然以不同的主张。‘家法’之后再分各种学说。这就树干分枝、枝又分枝、枝叶繁茂,远离根本、经义难明。

  这种纷纷扰扰之说,在天下分裂之时,倒还能够容忍,但是天下统一之后,特别是大隋王朝设立了县学、郡学、太学以养士和开设明经、进士科取才以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隋文帝曾经下令国子学生考试,准备择优录用,可结果是“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纷给无所取正。”众阅卷考官众说纷纭,无法评出考生的水平高低。而现在科举兴盛,众多寒士得到晋升机会,但经学的答案有千千万万种释义,给经学考试带来极大难度。

  作为孔圣后人,孔颖达打算编撰《四书五经正义》之初衷,便是源于此。

  虞世南是个儒道圣手,又没什么恶迹,现如今自己送上门来,杨侗自然要将之纳入编撰《四书五经正义》的体系中来。

  虞世南有些意动了,这不仅是名利双收之事,还很符合他的毕生所学。

  “虞卿以前是秘书郎,我现在也任命你为秘书郎,这也算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了。另外,宫中有很多古代书法名家真迹,朕打算将这些真迹拓写一份,然后印制成册,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学习参考。虞卿乃是当代书法名家,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做这件事情了,你觉得如何?”

  “微臣多谢圣上圣恩。”虞世南不再犹豫,向杨侗深深行一礼,接下了这个任命。

  房玄龄、杜如晦相顾一笑,他二人其实也有推荐虞世南之心,两人和杨侗一样,也是看中虞世南博通古今经学的才华,只是还没开口,杨侗便已经拉拢到手。

  这也是大隋无奈之处,由于世家门阀掌控了太多、太久的知识,稍微有点成就的儒道高手都是世家门阀的人,大隋王朝又不录用这类人,单凭孔颖达等寥寥几人,什么时候《四书五经正义》这套鸿篇巨著?所以现在是能拉到一个是一个。除了虞世南之外,已经拉到了一个李百药。

  那个老家伙隋朝内史令李德林之子,也是一个精通经史的厉害人物,早在文帝时期,李百药发挥自己的才学,奉诏参与修《五礼》,定律令,撰写《阴阳书》,作奏议文表。到了乱世之时,被杜伏威收揽入麾下,如今也入朝当了一名秘书郎,加入到孔颖达编撰《四书五经正义》队伍。

  智永是一个十分

  请收藏:https://m.ysbook.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